许光达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1-19 21:19:35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许光达
外文名:Xu Guang Da
别 名:许德华、许泛舟、许洛华
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
出生日期:1908年11月19日
逝世日期:1969年6月3日
职 业:军人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第五期、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信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1930年率部参加南征作战
1931年率部参加马良坪战斗
1945年率部参加绥远战役
1947年率部参加了高家堡、榆林、沙家店、延清、宜川等战役
1949年率部参加扶郿战役、兰州战役
代表作品:《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论新战术》等
夫 人:邹靖华
军 衔: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许光达(1908.11.19~1969.06.03),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人。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在革命生涯中,历任见习排长、排长、代理连长、军参谋长、师政委、师长,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分校校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和卫戍司令,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2军分区司令,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西北野战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南征作战、马良坪战斗、绥远战役、高家堡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宜川战役、澄郃战役、荔北战役、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光达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9年6月3日逝世,终年61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9日,许光达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贫苦农家,排行第五,乳名五伢子。
民国五年(1916年),许光达入长沙县许家园小学读书,取名许德华。
民国八年(1919年),许光达考入长沙县(朗木)梨镇第一小学高小部。
民国十年(1921年)秋,许光达考入长沙师范学校,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大革命
民国十四年(1925年)5月,许光达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许光达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
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许光达加入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炮兵营见习排长。
土地革命
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2日,许光达奉命由九江赴南昌参加起义,但到达南昌时起义部队已经撤离。后在江西宁都赶上起义部队,任第11军25师75团3营11连排长、代理连长。10月初,在三河坝战斗中被炮弹炸伤,与部队失去联系。
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许光达转赴安徽寿县,在国民党军中秘密从事兵运工作。不久身份暴露,被迫辗转各地躲避。9月,返回长沙。10月7日,长沙警备队奉何键命令,缉拿许光达,被迫逃出长沙。改名许泛舟,到河北清河县任县长的岳父邹希鲁处暂避,当了警察局长。他利用职权,释放政治犯若干。并计划策反警卫队,改编成为游击队。
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许光达在安徽芜湖找到中共党组织。7月,改名许洛华,被派到中央军委在上海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9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苏区作为党中央代表,从事军事斗争,改名许光达。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许光达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任参谋长。7月,任红2军团第17师师长。10月,率部参加南征作战,配合红1、红3军团进攻长沙。
民国二十年(1931年)3月,许光达任红3军第8师22团团长。5月,参加马良坪战斗,在与主力失去联系、国民党军重兵围攻情况下,率部攀悬崖突出重围,在深山密林中与国民党军周旋2个月。与红军主力会合后任红8师师长、25团团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许光达在应城战斗中身负重伤。因苏区医疗条件差、子弹未取出。夏,被送往苏联治疗,并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许光达要求回国,但被王明拒绝。后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汽车训练班学习。
抗日战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许光达在王稼祥等人安排下离苏返国。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初,许光达到达延安,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第3分校校长,发表《抗大在国防教育上的贡献》、《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论新战术》等文章,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探索抗日战争经验、开展军事理论研究作出了贡献。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许光达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春,许光达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在五寨、神池、保德、偏关一带领导抗日军民开展游击战争。组织强有力的武装工作队,与主力部队密切配合,深入晋中交城、水文等地区广泛开展对日斗争,肃清汉奸特务,摧毁日伪军据点,恢复和建立抗日政权,取得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许光达任雁门军区副司令员。10月,奉命组成许光达、孙志远纵队,协同晋察冀野战军进行绥远战役。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许光达参加军事调停执行部太原执行小组。11月,任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率部转战晋中、晋北地区,保卫晋绥解放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许光达率部西渡黄河,改隶西北野战军,在陕北先后参加了高家堡、榆林、沙家店、延(川)清(涧)、宜川、澄(城)郃(阳)、荔北等战役,取得多次攻坚战的胜利。在延清战役中,指挥部队以连续爆破法炸开清涧城门,首先突入城内。在宜川战役中,带伤指挥战斗,突破国民党军坚固防御,协同友邻部队全歼宜川国民党守军。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许光达任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第3军军长,率部参加春季攻势和陕中战役。6月,任第2兵团司令员。在围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主力的扶郿战役中,他率部实施迂回,切断国民党军退路,对保证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8月,参加兰州战役,率部攻占国民党军南山主阵地,抢占黄河大桥,全歼兰州国民党守军。
建国之后
1950年4月,许光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展组建装甲兵的各项工作。9月,许光达在北京主持成立装甲兵领导机关,兼任第一所坦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学校校长。
1951年1月,许光达深入抗美援朝前线,实地调查。回国后,组织志愿军后续坦克部队入朝作战。
1957年,许光达兼任装甲兵学院院长。
1959年9月,许光达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重视军事学术研究,主持编写和审定装甲兵战斗条令、教程和教范,撰写《陆军的发展趋向及装甲兵的运用》等多篇论文,提出机械化是陆军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等重要观点,强调政治工作与技术工作相结合、军事训练与实战需要相结合。许光达领导装甲兵部队发展壮大,成为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骨干力量。
1967年1月,许光达被林彪、“四人帮”非法关押。
1969年6月3日,许光达经过一年多的批斗、审讯和折磨,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1977年6月3日,中央军委签发六号文件为许光达平反昭雪。6月9日,由中央军委主持驻京三军指战员代表举行许光达骨灰安放仪式。
张云逸
中文名:张云逸别 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上僚下村出生日期:1892年8月10日逝世日期:1974年11月19日职 业:军人毕业院校:广州黄埔陆军小[阅读]
甘泗淇
中文名:甘泗淇外文名:Gan Siqi别 名:姜凤威,姜炳坤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宁乡县沩山区南竹山村出生日期:1904年12月21日逝世日期:1964年2月5日职 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阅读]
李贞(近代)
中文名:李贞别 名:原名李旦娃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浏阳县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日期:1990年3月11日职 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信 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新中国第[阅读]
郭天民
中文名:郭天民外文名:GuoTianmin别 名:郭基逵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杏花乡郭受九村出生日期:1905年5月7日逝世日期:1970年5月26日职 [阅读]
邓岳
中文名:邓岳别 名:邓述全、邓述金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大河坎村出生日期:1918年12月25日逝世日期:2000年4月10日职 业:军人毕业院校:延安抗大、高等军事学[阅读]
邓华
中文名:邓华外文名:Deng Hua别 名:邓多华,字:实秋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郴州市鲁塘乡陂副村出生日期:1910年4月28日逝世日期:1980年7月3日职 业:军人毕业院校:南华法政[阅读]
韩先楚
中文名:韩先楚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湖北省红安县出生日期:1913年1月30日逝世日期:1986年10月3日职 业:军事家毕业院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信 仰:共产主义[阅读]
-
- 唐朝道士李淳风和袁天罡关系怎么样?
- 李淳风和袁天罡都是唐朝著名的道士,也都在朝廷任职过,算是同僚。两人都精通天文、数学、历法、易数、阴阳学等,共同写过《推背图》预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