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29 16:16:5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萧峰
外文名:XiaoFeng
别名:乔峰
国籍:辽国
民族:契丹
出生日期:1060年
逝世日期:1093年
职业:丐帮帮主、大辽南院大王
主要成就:助辽帝平定耶律重元之乱、为辽宋两国和平,于雁门关外自尽
内功:少林派内功、丐帮嫡传内功

萧峰,原名乔峰,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主人公,北宋年间辽人,因机缘巧合被少室山下汉人夫妇抚养长大。
他行侠仗义,智勇双全,豪迈飒爽,是金庸笔下少有的阳刚男子。
萧峰师从少林及丐帮,与慕容复并称为「北乔峰,南慕容」,为江湖年轻高手中的双峰,任丐帮帮主,身世揭秘后被迫退位,在辽国因助耶律洪基平息叛乱,受封为南院大王,后为阻辽帝攻宋,以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年仅33岁。
萧峰人生经历坎坷悲壮,其胸襟气吞山河,是一个心系苍生并忠于国家和民族的悲剧英雄。
萧峰生父是萧远山,由乔三槐收养,有一个妻子阿朱(早亡),并有义弟虚竹、段誉,义兄耶律洪基。
萧姓为契丹后族(太后萧氏一族),萧氏父子是契丹贵族。乔峰九月重阳节左右出生。
乔峰自幼聪明伶利,武艺超群;江湖上与姑蘇慕容氏掌门慕容复齐名,「北乔峰,南慕容」只要是武林人士尽皆朗朗上口。
七岁时,乔峰就曾显露修罗嗜杀的本性,在受委屈无处可申时,他选择了自力救济,狙杀了势利的大夫,以平息其心中的怒火。
师从少林寺玄苦大师,后加入丐帮,丐帮前代帮主汪剑通因为深知乔峰是契丹后裔,所以十分提防,并给予乔峰三大难题、七大功劳的考验。
后来乔峰立下很多汗马功劳,仁义兼备,并于泰山大会连创九名强敌,为丐帮解困,被汪剑通推选为新帮主,期间掌管丐帮八年,一直率领丐帮抗击契丹,其间吒叱风云,是领导武林群雄的泰山北斗。
常年在中国北方活动,以帮助北宋抗击外敌为己任,表现出许多非凡的气概和事迹,是极其高大的英雄形象。
在无锡城松鹤楼中与大理皇子段誉气味相投,义结金兰。
在杏子林丐帮大会中得知自己身世是契丹后裔而黯然离去,也在途中结识慕容世家二婢之一「听香水榭」主人阿朱。
后来因养父养母和师父被「大恶人」杀害而被冤枉为凶手。
去少林寺探望师父时,发现师父已死,躲在菩提院佛像后时,被方丈玄慈、达摩院首座玄难和戒律院首座玄寂发现,遭到三高僧围攻,玄慈使出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大金刚拳」击来时,无意间将阿朱连累,使其受了重伤。
为了求「阎王敌」薛慕华神医医治阿朱,不顾聚贤庄群豪正准备讨伐他,毅然孤身拜庄,最后被迫于聚贤庄上以一敌百,大开杀戒。乔峰虽曾立誓不杀汉人,但不得不破除誓言,只得独战三百余人,拼命相抟,自己亦为护阿朱已致身受重伤,幸被「恩公」救回。
伤愈后上雁门关观看生父留下字迹,却发现阿朱居然守候于此五日五夜!被阿朱情意深深感动的乔峰,与阿朱携手下山,相互爱恋。
途中由原名「乔峰」恢复契丹名「萧峰」,之后努力追查杀害养父母及师父凶手,却因丐帮副帮主马大元遗孀康敏的误导,以为段正淳是「带头大哥」,因而错手误杀阿朱。乔峰应允阿朱遗愿─照顾阿朱之妹阿紫。
自此萧峰流落到大辽,与契丹皇帝耶律洪基结为兄弟。
后因消弥辽国政变,萧峰以一敌百扺抗千兵万马,箭杀辽国南院大王「楚王」耶律涅鲁古,擒拿辽国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重元,及救回耶律洪基一命,萧峰被封为辽国南院大王,居于佑圣宫,多个月以来忙于处理军务。
期间阿紫因种种原因独自跑到中原闯荡,萧峰得知其失踪后,派人四处查探,查到阿紫在少林寺后,便即率领「燕云十八骑」直闯少林寺武林大会,救到阿紫,捣破全冠清的阴谋,并从玄慈方丈口中得知他就是「带头大哥」,并查明自己身世,原来「大恶人」、「恩公」是生父萧远山(当年雁门关一役乱报谎言之人为慕容博、带头大哥为玄慈)。
后来耶律洪基欲迫萧峰攻打大宋,萧峰不从,且胁迫耶律洪基下令,终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后,自尽于雁门关前,死后尸体被阿紫抱起投入当年父亲自尽的深谷中。
-
-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