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贺知章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2-26 11:15:4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本 名:贺知章

别 称:贺秘监

字 号:字季真、号四明狂客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越州永兴

出生时间:约公元659年

去世时间:约公元744年

主要作品:《咏柳》《回乡偶书二首》

主要成就:歌、草书职 务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

信 仰:道教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与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生平经历

  年少成名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官宦之路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开元十三年(725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晚年生活

  天宝三年(744年),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家宅为道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皇帝诏令准许,赐鉴湖一曲。唐玄宗以御制诗赠之,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以侍读之归,追赠礼部尚书

  • 张旭

    张旭

      本 名:张旭  别 称:张长史  字 号:字伯高,一字季明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苏苏州  主要作品:《饮中八仙歌》、《古诗四帖》、《肚痛帖》等  [阅读]

  • 张若虚

    张若虚

      本 名:张若虚  字 号:不详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扬州(今属江苏)  出生时间:约647年(采《唐诗选》说法)  去世时间:约730年(采《唐诗选》说法) [阅读]

  • 包融

    包融

      本 名:包融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润州延陵  出生时间:约695年  去世时间:约764年  主要作品:酬忠公林亭  主要成就:文词之友之一  先是,神龙[阅读]

  •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蒙古族图腾与蒙古舞有什么关系
蒙古族图腾与蒙古舞有什么关系
只要说起马背上的民族我们都能知道这就是蒙古族。蒙古族最有名的就是那达慕大会跟他们的歌舞,美味的食物也是让很多人都清楚记住这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