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5-03 20:18:0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卞和
别名:和氏
国籍:楚国
主要成就:卞和献璧、卞和泣玉
参考资料:《<楚国八百年>片段,楚的来历》《荆山百科》《襄阳举世闻名的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概况》
春秋时楚国人。荆人。又名和氏。和氏璧的发现者。 春秋时楚民。相传他在荆山得一璞玉,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石头,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后,他怀抱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果是宝玉,遂称此玉为“和氏之璧”。此璧后传入赵,再转于秦。因献玉而闻名古今。
公元前283年,到了战国后期,“和氏璧”被赵惠文王得到。秦昭王听说此事,派人去赵国假意说,愿以十五座城来换取这块璧,“价值连城”的典故即源于此。并因此演义出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千秋佳话。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在以后的1600多年间,历朝历代的君主无不垂涎于此宝。“和氏璧”被多次易主,每次都伴随着血腥的残杀。秦始皇得此璧后,曾命宰相李斯撰文“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刻于璧上,欲世代相传。但是,五代后的唐时,这种稀世珍宝却突然消失,至今仍无踪影。
和氏璧失踪已千年有余,它究竟属何种宝玉,已成疑案。多年来,白玉、独山玉、蓝田玉、玛瑙、岫玉、月光石、拉长石、翡翠诸说,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此种宝玉极稀少,且色彩绚丽。二是此璧代表了皇权。但它既不能让封建帝王“受命于天”,也不能使封建社会“即寿永昌”,真正留给世人的是卞和求真务实的高贵精神及相玉鉴定的高超技艺. 卞和被世人尊为“白玉祖师”,奉为“白玉真人”。“太上经”曰:道之积成,托形立影,与时翱翔,有形无体,谓之真人。卞和逝去已两千余年,其美名与时翱翔,其伟业与时俱进。
-
- 揭秘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怎样发展经济的
- 综述2012年,临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89亿元,比2011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1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46.44亿元,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在令尹成嘉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正处于风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