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饮食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2-08 22:57:5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民族饮食是中华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国家,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本民族饮食,品类繁多,内涵丰富。
汉族 以面粉、大米、高粱等为主食,北方以面为主,南方以米为主,一般一日三餐,菜肴分荤、素两类,口味各地相异,俗称东辣西酸南甜北咸,有饮酒、饮茶习俗,以木筷或竹筷进食。
蒙古族 以牛、羊肉为主食,专吃烤、烧肉、手抓肉和酸奶疙瘩。嗜饮砖茶。冬季专喝泡子酒,夏季多为奶子酒。农区以米面为主食,专吃包子、饺子、蒙古馅饼和炒面等,一日三餐,中餐不定时,谁饿谁吃。
回族 以米面为主食,专吃牛、羊肉和鸡、鸭、鹅、鱼、虾等。禁食猪肉及猪肉剩品。宰杀牲畜前,要请阿訇念经。喜饮茶,不食烟、酒。
藏族 以青稷、小麦为主食,其次是玉米和豌豆。日常之食为糌粑、牛羊肉及奶制品,每日餐数不定,喜食酥油茶,饭前须先用手沾酒或茶在桌上点三滴以示供佛,然后开饭,如是佛寺僧众,饭前还须诵经。餐具为人手一把小刀和一只木碗,无用筷习惯,取食皆用手抓。
维吾尔族 以面、米为主食,肉类以羊肉为主,日常食面食馕。喜庆、待客时则用抓饭,喜喝奶茶,饭前饭后要洗手,以壶冲洗,下以盆接,且只限三下。吃抓饭前要先剪指甲,常在炕上围坐用餐,喝汤用木勺。一日三餐。
苗族 以大米为主食,也有以玉米、荞麦、马铃薯和燕麦为主食的,烹饪时多以瓶子蒸食,喜欢酸味食品,以酸汤最有名,极善饮酒,以烧酒为主。
彝族 以养麦、玉米、马铃薯为主食,喜欢酒、吸旱烟、喝烧茶,自制米酒饮用,食具多以木制成,分有漆、无漆两种,颜色有黑、红、黄三种。
壮族 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食,年节喜食粽子、糍耙和米粉,古人不食牛肉,元朝时才开始盛行食牛肉,少数山区仍存古俗。
布依族 日常食米、麦类食物,饮水酒,吸叶烟,素食酸糖,用顶罐煮饭,其味极香。
朝鲜族 以稻米为主食,喜食干饭、打糕(即年糕)、冷面,嗜酸辣,日常饮食不离大酱和清酱,爱吃狗肉、泡菜、咸菜等,不吃羊肉、肥猪肉及河鱼、花椒、带甜味菜肴,喜喝烧酒,饮花茶。
满族 日常喜食小米、黄米干饭、豆包。年节则喜吃“哎吉格饽”(即饺子)。除夕必吃手扒肉,风味食品有白煮猪肉、灸猪肉及糕点“萨其玛”等。
侗族 以大米为主食,平坝地区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喜食酸辣,吸叶烟,饮酒。民族食品有醋鱼肉、侗族油茶、烧鱼等。
瑶族 以大米、玉米为主食,一日三餐,半年全吃干饭,一般早晚天黑前、后各吃一顿,中午则以芭蕉叶包饭到田间地头食用,农忙时,甚至就在田间生火煮食。喜欢清水兑酒,清明时节吃一种染色“花饭”。
白族 多以稻、麦为主食,山区则以玉米、荞麦为主。吃饭时长辈坐首席,下辈依次围坐两旁,并添饭夹菜,伺侯长辈,礼仪颇严,爱吃酸冷、辣味,善制火腿、弓鱼、螺蛳酱、油鸡棕等食物,尤喜饮茶,常以烧茶待客。
土家族 以大米为主食,山区主食玉米。素食酸辣,有“不辣不成亲”之说,善饮酒,素食菜豆腐(又名和查),喝油菜汤。
哈尼族 以大米、玉米为主,逢年过节吃糯米饭或糍耙(以紫米舂制而成)。
哈萨克族 以牛、羊肉、奶子、米、面为主食,喜食抓饭和馕,其次是酸奶制品。嗜饮奶(或酥油)茶,不喜青菜,但喜吃葱,春、夏季吃羊羔肉,秋季宰大牲口,熏制冬肉,制腊马肠备用。
傣族 以大米为主食,肉类以猪肉为主,喜油炸食物,不喜炒食。善饮酒,尤喜甜米酒,一日三餐,用碗筷,吃糯米饭时,用手捏成团,然后进食,风味食品有米线、竹筒饭、炒牛皮等。
黎族 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辅以木薯、红白薯,一日三餐,收割时不脱粒,连稻茎一并存放,吃时再一把一把取出脱粒,吃多少脱粒多少,用陶锅煮食,男子嗜烟、酒,吸竹筒水烟。肉食以火去毛,拌以米粉,野菜腌制成酸肉备用。妇女喜嚼槟榔。
傈僳族 以玉米、荞麦、高粱为主食。芋头尤为傈僳人所喜好,习惯饭菜合煮,吃饭时由主妇按家里人口多少,平均每人分一大木碗,喜食烧烤肉食,且善饮水酒,常一饮一日或数日方散。
佤族 以大米为主食,其次是小红米、荞麦、豆类和玉米等,极少吃干饭,不分主、副食,无论贫富,均吃以米、菜、盐、辣椒合煮的烂饭。多用木碗、竹勺,不用筷子,以手抓食,平时一日两餐,农忙时一日三餐,喜喝浓茶,饮自制家酒,嚼槟榔和吸草烟。
畲族 以大米、红薯、面粉和豆类为主食。
高山族 以大米、小米、芋头为主食,吃粮通常即吃即用杵脱壳,喜食粘小米饼,其中掺花生和兽肉,用树叶卷起蒸食,嗜烟酒。好嚼食槟榔。
水族 以大米为主食,大麦、小麦、玉米等辅之,喜食糯米饭、酸菜、辣椒、腌鱼、腌肉及烧酒、甜酒等。
东乡族 以土豆为主食,其次是青稷、糜谷等,常吃青稷、糜谷、大小豆等杂粮面做成的糊状食物——“散饭”。不吃猪、骡马、马、驴、狗及其他凶猛禽兽的肉类和动物的血,不吃自死的牛、羊、鸡、鸭等。嗜饮紫阴茶和细毛光茶(绿茶),一日三餐均在炕上进行。媳妇则只在厨房就餐。
纳西族 以小麦、大米、玉米为主食,喜食酸辣,吃饭时用木制餐具,吃肉时由父亲掌匀平分,媳妇负责加添饭菜。喜饮酒、草烟。
景颇族 以大米和玉米为主食,每日三餐,以锅或竹筒煮饭,吃饭时多不用筷,以芭蕉叶包饭而食。据传说,景颇先人以为水稻是狗从“太阳出来的地方”附在尾巴上带来的,故每年吃新米饭时,必先喂狗,以示纪念。喜饮酒,嗜好草烟、芦子、槟榔,男女不论。
柯尔克孜族 以米面为主食,饮羊奶,喜吃稷子米,用鲜奶煮食或用酸奶泡食,喜饮茶,老年人喜饮白酒。
达斡尔族 以稷子和养麦为主食。喜食一种米面合制的“饷饷”,肉食以狍子肉和猪肉为主。嗜烟、茶、酒。
仫佬族 以大米为主食,兼以其他杂粮,节日喜吃糯米饭,每家都制酸芋头、酸刀豆和咸豆酱,作为下稀饭的菜。不吃动物心脏。男子喜烟、酒。
羌族 羌族以大米、青稷、土豆和养麦为主食,辅以小麦和玉米,主要食品有炒面、面蒸、面汤、金裹银(或银裹金)、锅塌子等。喜食酸菜和腌菜。喜欢“咂酒”,吸兰花烟,吃熏干的“猪膘”。
布朗族 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和薯类,喜酸性食品,如酸笋、酸菜、酸肉等,酸菜是其特有食物,风味独特。男子用短烟斗吸辛辣味强的烟。老年妇女用一支很长的长杆烟斗,烟较淡。男女都嚼烟。
毛难族 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其次有红薯等杂粮,年关、节日喜吃糯米。爱吃腌肉酸、螺蛳酸和醋浸的生鸭血。
仡佬族 以玉米、大米为主食,其次是麦子、养麦、红稗、小麦和高粱等。喜食酸菜及糯米粑粑。
锡伯族 以大米面粉为主食,多食胡麻油,喝各种畜奶,嗜茶及酸辣食品。
阿昌族 以大米为主食,掺以薯类、玉米,一日三餐,喜食酸味,善做米钱。
普米族 以玉米为主食,也普遍食用大米、小麦、青稷、荞麦和蚕豆等等,风味食品主要有猪腰肉等,食具多为木制品,如木勺、木碗、木盆等,吃饭时全家围坐火塘边,由家庭主妇分发饭食,家长的第一碗饭须由女子盛给。喜喝茶,吸烟,饮酒,旧俗十三岁以上男子都吸烟。尤喜牛角盛酒,用竹管吸饮。
塔吉克族 以大米、面粉为主食,喜喝奶茶、酸奶。喜食奶干、抓肉、牛奶煮米饭、牛奶煮烤饼、栈油面酱和青仁酱等。
怒族 主食玉米、荞麦和小米,有“猎禽兽以估食”、“好食虫鼠”的习惯,尤喜食肥山鼠,男女皆好饮酒;饮必醉,醉必歌。
乌孜别克族 以羊、牛、马及乳制品为主食,一日三餐多吃干馕与奶茶,专吃“库尔达在”和蜂蜜、糖。
俄罗斯族 以面粉制品为主食,喜吃面包、馅饼等。吃饭时多用刀、叉、勺、盆,颇似西餐仪规。一日三餐,早晚简单,午饭为正餐,先喝汤再吃菜,如有两个以上菜,只可吃完一个再吃另一个,不同时吃两个菜。饮料有奶酪、奶茶等。男子尤嗜饮自制啤酒。
崩龙族 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辅以薯类及荞麦等,喜饮茶。
裕固族 面粉是其主食,每日三餐,两茶一饭。早晨喝酥油炒面茶,中午吃奶食或茯茶,晚饭多喜食揪面片。
塔塔尔族 以大米为主食,素食抓饭、烤饼。另外还有用蜂蜜制成的类似啤酒的饮料,广受欢迎。
独龙族 以玉米、小米、荞麦为主食,靠采集和渔猎补充食品不足,爱饮水酒,吃肉时喜欢烤食,由主妇均分食物是独龙人习俗,家中如有子女结婚,便赠一个火塘,以示成家,由各火塘轮流做饭。
鄂伦春族 善狩猎,故饮食以兽肉为主,一日三餐,早间多吃肉粥,午间和晚上多吃烤肉和煮肉。喜生食兽肝、兽腰,还有肉干。有传食习俗,即大家围坐传吃同一块肉,一人吃一口,反复轮流,直至吃完。
赫哲族 以前以鱼、兽肉为主食,现多以小米、面粉为主食。尤其食鱼法最具民族特色,食法多样、奇特,有生食鱼片、生食冻鱼、烤鱼串,还有加工成鱼条子、鱼披子等鱼干制品。尢以用大马哈鱼制成的鳇鱼骨、鳇鱼筋最为名贵。多嗜烟酒。
珞巴族 以玉米面或鸡爪谷面为主食,吃时先用木杵春去谷壳,炒熟后再磨成面,再往开水中边撤边搅拌成糊状,然后用手抓食,气味清香。嗜辣味,喜烟酒,夏季多用酸奶作饮料。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杀手专诸的经济问题
- 如果把战争和谋杀活动当成一种投资活动,那么专诸的这次谋杀无疑称得上史上回报率最高的一次谋杀。根据血酬定律理论,我们不妨把专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