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教
古代流行于亚洲的一种宗教。因为崇拜火神,又称“拜火教”;因崇拜火神的同时,又崇拜日月星辰等天象,中国又称之为“祆教”,祆字从“示”从“天”,为祭祀天神之意。南北朝时,因为此教是由西方的胡人东传的,又称之为“胡天教”,省称“胡天”。古波斯国原有拜火的风俗习惯。公元前6-5世纪,波斯人琐罗雅士德(Zoroaster)将拜火的风俗习惯理论化和神格化,倡导善恶二元说,说善神清净而又光明,恶魔污浊而又黑暗,为人应该弃恶向善,离黑暗而向光明,以火为光明的善神,加以崇拜和祭祀,兼及一切有火和发光的天体,诸如日、月、星辰等等。琐罗雅士德及其弟子四出传教,祆教在波斯国及中亚流行起来。226年,波斯国萨珊王朝建立后,又将祆教定为国教,祆教的祭坛和祭司被铸在当时通行的金属货币上,这种货币流传至中国的很多。西晋至南北朝时,祆教即已经过天山南北,传入内地,中介人多为粟特商胡。隋唐时期,凡是粟特九姓胡商侨居的地区,诸如高昌、敦煌、酒泉、武威、洛阳等地,都有祆教寺庙和祆教徒,国家还在这些地区设立专职的祆教官员——萨宝,管理寺庙和教徒。7世纪以后,伊斯兰教兴起,祆教受到排斥和打击,崇信祆教的粟特九姓商胡都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祆教因此逐渐断绝。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