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威廉·勃特勒
【介绍】:
现代爱尔兰著名诗人、作家,后期象征主义诗歌在爱尔兰的重要代表,本世纪初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都柏林一个肖像画家的家庭,自幼受了文艺方面的熏陶,并曾在都柏林艺术学校学画。中学时即开始写诗。1885年开始出版诗作,1888年见到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和王尔德。1891年和诗友们建立了唯美主义的文学团体“诗人俱乐部”和“爱尔兰文学会”。1898年,到巴黎访问,深受法国象征派文学的影响。后来又访问过美国和意大利。1904年与剧作家格雷戈理夫人和约翰·辛格一同创办“阿贝戏院”,由他任经理,上演爱尔兰历史和农民生活的戏剧。叶芝实际成了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10年前后,爱尔兰的新芬党领导了爱尔兰的民族自治运动,叶芝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一运动。1922-1928年任爱尔兰自由邦参议员,其间还任过教育视察员。1923年由于他“始终富于灵感的诗歌,并因为他以高度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而获得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爱尔兰获得自治领地位后,他表现了十分保守的贵族主义立场。
叶芝的早期创作,多表现世纪末的悲哀,作品中有着鲜明的逃避现实的倾向,其风格是虚幻、朦胧、神秘和唯美主义的。著名抒情诗《茵纳斯弗利岛》(1890)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外尚有诗作《十字路口》(1889)、《白鸟》和《世界的玫瑰》等。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叶芝实际参加了爱尔兰民族解放的斗争,他走出了象牙之塔,诗风也为之一变,由早期的虚幻、朦胧和神秘变为比较坚实、开朗和壮烈。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采用爱尔兰神话中关于女王凯瑟琳的传说,表达了爱尔兰民族要求独立的迫切愿望。《1916年的复活节》(1921)歌颂了工人的武装起义,富于壮烈美。此外尚有诗作《秘密的玫瑰》、《云雾中的群仙》等。叶芝后期的作品已趋向成熟。由于接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由于对玄学的研究和他的特殊的想象力,叶芝此期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哲理性和象征主义的三种因素。作品中也较多地表现了贵族主义的立场。《钟楼》(1928)一诗是他的代表作。此外尚有《在学童们中间》(1927)、《驶向拜占廷》(1928)、《盘旋的楼梯》(1929)、《那样的意象》(1938)等。
叶芝的象征主义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象征主义诗歌具有一种象征的复杂性和质感,且比较注意使用口语。例如《在学童们中间》,多用所谓“三位一体”的形象象征某一事物或形象、观念。名人、情人、哲人,这是叶芝自己的象征。诗人也用天鹅、天鹅的羽毛、“老人”象征自己。诗中对自己过去的情人毛特·岗年老时的刻划有一种明显的质感:“她目前的形象飘进了我的心中,/是十五世纪艺术家的造型,/她两颊深陷好似吸着一股风,/把一堆阴影当作了食品。”
叶芝一生诗风的变化,是英国诗歌从上一世纪末的唯美主义向现代派转化,从单纯的伤感情调向复杂的、理性与知觉密切结合的后期象征主义推进的一个历程和缩影。他的诗歌,是上一世纪末和本世纪英国诗歌变迁的一面镜子。
-
- 苏洵为什么是大器晚成 苏洵的经历
-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
-
-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 资料图:川岛芳子戎装照在日本的谍海中,“巾帼女豪们”的手段丝毫不逊于男子,而这些女谍中的头号人物,无可争议的当数川岛芳子。她的活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