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情调
叶赛宁在自己的诗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田园风光中的忧伤的和神香的气息以及苦闷与绝望的情愫。“叶赛宁情调”这一术语是苏联著名文艺批评家卢那察尔斯基在1927年由苏联共产主义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青年中的颓废情绪(叶赛宁情调)》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他为“叶赛宁情调”下的定义是:“叶赛宁情调是一种企图创立某种颓废思想的最有组织的,依我之见,也是最有群众性的外在表现。”
叶赛宁情调包含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它首先是世世代代缭绕在俄罗斯农村上空的忧伤的曲调;作为一个田园诗人,叶赛宁把这种忧伤的曲调表现得是最富于诗情画意的。其次,它是一种浓郁的神香气息;叶赛宁笔下的田园景色、赤贫、温顺的上面遮盖着圆形拱顶的大教堂,他诗作中的比喻也多吸取自圣经,他诗中总有一种难以排遣的教堂的气息。当然,所谓“叶赛宁情调”还包含着一种叶赛宁本人特有的温存、好动和超度的敏感,包含着他本人的颓废、苦闷与绝望的情感。
卢那察尔斯基的意见是,不应当把叶赛宁同叶赛宁情调等同起来,“因为在我看来。叶赛宁本人应被看作反对叶赛宁情调最无畏的战士之一。这是一位在反流氓习气斗争中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大无畏之举的人物”。这大约是指叶赛宁的自缢。
大约在卢那察尔斯基对“叶赛宁情调”进行解释的前前后后,在苏联文坛和部分青年中曾就“叶赛宁情调”进行过辩论,有的贬斥,有的赞扬。现在看来:1、“叶赛宁情调”是个客观存在,要否认它是不可能的;2、“叶赛宁情调”是叶赛宁诗作的风格问题,对这种风格应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判定这个术语就是贬词。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文有曹植武有曹彰智有曹冲,曹丕如何成功逆袭?
- 汉朝末年,三分天下,魏蜀吴三国混战不休,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刘备刘皇叔的宝贝儿子刘禅,被后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曹操则大
-
-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
-
-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 工䱷太子姑發剑,1959年在安徽淮南的蔡聲侯産墓出土。蔡聲侯産墓此次出土遗物112件,以青铜兵器和车马器为主。其中,有工䱷太子姑發剑1
-
- 苏秦合纵
- 苏秦,东周洛阳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到东方的齐国去求学,拜在鬼谷先生的门下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他学有所
-
- 鱼玄机:多情才女成荡妇
- 大唐盛世,诗才辈出,不但须眉称雄,也有不少女诗人脱颖而出,鱼玄机就是其中留传佳作甚多的一位。这位美丽多情的少女,也曾得到多情公子的
-
- 魏文侯待民之道
- 在魏国的东封,有个地方官名叫解扁。有一年,解扁为了讨好上司,驱使劳累一年的农民,在冬天里上山砍柴。魏文侯整个冬天干个不停,砍下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