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理论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亦称“理性主义”。同“经验论”相对立的一种哲学学说。它“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67页)。它割裂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唯理论又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别。唯物主义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斯宾诺莎,他承认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但认为理性认识可以不通过感性认识而直观对象的本质,把握真理;感性认识是混乱的,不正确的,甚至是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真理的标准就在理性本身,而不是社会实践;只有理性认识才能达到清楚、明白、与客观事物一致。它把理性认识和感性经验分割开来,夸大理性的作用,使理性认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观自生的东西,在认识的来源上离开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理论不但贬低感性经验,而且根本否认客观世界是认识的对象和真理的来源,主张理性认识是主观自生的。它的代表人物是笛卡尔。他认为理性万能,感性经验则是虚假的、混乱的、“骗人的”;理性认识不依于感性认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是人头脑中固有的明白清楚的“天赋观念”;认识的正确与否的标准不在实践,而在于思想、观念是否清楚明白。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坚持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统一,既克服了唯物主义唯理论的片面性,也揭露了唯心主义唯理论的实质,对认识论问题作出了唯一科学的阐述。

上一篇:虚无主义 下一篇:唯心主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刘邦:用人先识人
刘邦:用人先识人
刘邦是怎么用人的?且让我们一探究竟。秦亡以后,楚汉相争。在初期,刘邦与项羽相比,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处于完全的劣势。在各路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豫让:模范忠臣
豫让:模范忠臣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西门豹铲强扶弱
西门豹铲强扶弱
西门豹做官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的事迹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磨坊,主人是一对夫妇。这天,夫妇二人推磨磨豆腐,手忙
蔡泽说范雎
蔡泽说范雎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 年),河东郡郡守王稽因为通敌被处死。应(ying)侯范雎(ju)是由于王稽的举荐才做了丞相,因此他闷闷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