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中律
旧称“拒中律”、“不容间位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论断过程中,对同一个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来说,不可能都是假的,必定有一个是真的,没有第三种可能。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对矛盾判断,两者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公式是:或者A或者非A。“A”和“非A”必须是一对互相矛盾的判断;二者必择其一,以保证思想有明确的内容,因此,排中律是关于思想明确性的规律。如果含混其词,既不肯定这个,又不肯定那个,就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这一逻辑规律,由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在矛盾的叙述之间不可能有中间的存在”(《形而上学》)。中国《墨经·经上》:“辩,争彼也。”“彼,不可两不可也。”又:“辩,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一代名妓李师师究竟是为何宁可当妓女也不做皇妃
- 李师师: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号为"飞将军"。她的事迹在笔记野史、小说评话中多有记述。较早的可见张端义《贵耳集》
-
- 孔子与孔融什么关系?孔融一生仕途
-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融是东汉文学家,鲁国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孔融是东汉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