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对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发展智能,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对教育的要求各不相同。中国古代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学不但要“博学于文”,而且要“约之以礼”,要求教师在授业中,要用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教育学生;唐代韩愈在《昌黎先生集·师说》中主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求教师在传授学业中,传播地主阶级之道;资产阶级教育家提出,教学不但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德行”,要求教师对学生灌输资产阶级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使培养的学生为资产阶级服务。历史表明: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任何阶级的教育都是在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中国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要求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要求教师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同时要完成一定的德育任务,即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育人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道德观等。把育人寓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师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热爱学生等,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条件,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是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