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规律
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规律根源于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社会发展规律依其起作用的范围和时间,区分为一切社会起作用的一般规律、几个社会起作用的共同规律和个别社会起作用的特殊规律。比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性质和面貌的规律、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等则属一般规律;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决定阶级的产生和划分的规律、阶级斗争直接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价值规律等则属几个社会的共有规律。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某一个别社会起作用的规律,如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不同,后者是在自然过程中起作用的一种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而社会发展规律只有通过人们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够实现。因此,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存在及其客观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同自然界的物质发展过程一样,也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以地理环境和人口为必要的物质条件,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为基础的特殊的客观物质过程,有其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同样是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的。但人们可以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认识利用它来改造人类社会,并创造条件来限制某些规律对人类生活的破坏作用,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受到人们阶级局限性的影响和制约。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之后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历史使命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应当说,社会主义利用社会发展规律的阶级局限性已经不存在了。当然,要很好地认识、利用社会发展规律也决非易事。它要求人们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注意积累资料,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方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
- 屈原:玉米田的传说
-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大诗人。他担任过楚国的大臣,参与国家内政和外交大事。为了使楚国强盛,屈原主张
-
- 庞涓轻敌,惨遭兵败?
- 周显王28年,魏惠王派庞涓统帅大军,去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魏军,被迫向齐国求援,齐国国王召集大臣们商议,是否出兵去救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