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普遍性
即矛盾的共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0页)。无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们的思想里,都充满着矛盾,矛盾无处没有,无时不在,每一事物从它产生到灭亡的全过程,它的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矛盾。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产生了,又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普遍性即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不能回避矛盾、掩盖矛盾、无视矛盾,而应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辩证法的两点论,防止形而上学一点论,这就要求我们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和分析矛盾,找出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矛盾,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权,提高解决矛盾的自觉性。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李淳风是怎么死的?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人物简介
- 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唐贞观元年(627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