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儒家提倡的不偏不倚的道德原则。“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孔子把无过、无不及的中庸视为最高的道德。《礼记》将中庸列为首篇,确定了中庸之道为最高道德原则。南宋朱熹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四书集注》)他所说的不偏,即不偏离封建秩序;不易,就是不改变“三纲五常”的封建教条;所谓正道、定理,即最高的道德原则。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也有中庸思想,主张不偏不颇,处于两个极端的中间。他认为适中是美德,而过度、不及是恶行的特征。“中庸之道”作为伦理思想和行为准则,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具有深远影响。在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中仍然有所表现。

上一篇:中间路线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苏辙名字的由来 苏辙的故事 苏辙的文学思想
苏辙名字的由来 苏辙的故事 苏辙的文学思想
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是文学家苏洵的儿子,著名大文学家苏轼的弟弟,父子三人在当时被时人尊称为“三苏”。另与韩愈、柳宗元、
胡太后荒淫史:把妹夫和太监带上床玩弄
胡太后荒淫史:把妹夫和太监带上床玩弄
这位太后姓胡,是孝文帝的儿媳妇,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妃子。与冯太后将“子贵母死”的制度玩弄于股掌之中不同的是,她是向这条严酷制度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废除肉刑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