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
春,正月甲辰,哈萨克博罗特使臣入觐。
《清史稿·高宗本纪四》
二月癸亥,谕曰:勒尔谨奏,巴里坤地方近来生息增繁,兵民子弟,敦书讲射,渐已蔚然可观,请照乌鲁木齐、迪化、宁远二厅封题代试之例,专设学额一折,已批交该部议奏矣……今既议定学额,而原驻仅一同知,尚于体制未合,自应将巴里坤改设为府,乌鲁木齐改为属州,或将安西府移于巴里坤,而改安西为州……其应如何定制设官,酌予嘉名,及建立学校之处,著大学士九卿,详悉妥议具奏。寻议……巴里坤改设知府,添附府知县一员,应设经历、教授,以安西原缺移驻。经历兼管司狱乌鲁木齐同知改为知州……添设学正一员。原设宁远城通判,改为州同……得旨,如所议行。寻定府曰镇西府;州曰迪化州;县曰宜禾县。
《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二十六
夏,四月戊戌,以绰克托为乌什参赞大臣。辛亥,命庆桂以理藩院侍郎、副都统为伊犁参赞大臣。
《清史稿·高宗本纪四》
四月戊戌,谕曰,绰克托著授为参赞大臣,前往乌什换安泰回京。
《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三十二
四月辛亥,谕曰,侍郎、副都统庆桂著补授伊犁参赞大臣,驰驿前往,协同将军舒赫德办事。
《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三十三
五月丁丑,谕……今乌鲁木齐所属地方宽阔,而距伊犁遥远,兵民辐辏,应办事件甚繁,将参赞大臣一缺,改为都统一员。……索诺木策凌在乌鲁木齐……即著补授乌鲁木齐都统。
《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三十五
五月丁丑,改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为都统,以索诺木策凌为之,仍听伊犁将军节制。
《清史稿·高宗本纪四》
秋,七月戊午朔,召舒赫德来京,以伊勒图为伊犁将军,庆桂为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
《清史稿·高宗本纪四》
七月戊午,谕曰……伊犁将军员缺著伊勒图补授;伊勒图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员缺著庆桂补授。
《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三十八
九月己巳,吏部议准……请改设镇西府知府一员,附府宜禾县知县一员,一切刑名钱谷,令该府县管理……
《清高宗实录》卷九百四十二
九月丙子,又谕曰……乌鲁木齐提督员缺,著俞金鳌补授。
《清高宗实录》卷九百四十三
是年,改(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为都统,设领队大臣,驻巩宁。……升(迪化为)直隶州,隶甘肃布政司。
《清史稿·地理志二十三》
是年,(阜康)并入迪化州境。
《清史稿·地理志二十三》
是年,(昌吉)改州同。
《清史稿·地理志二十三》
是年,升(镇西厅为)镇西府,领宜禾、奇台二县。
《清史稿·地理志二十三》
是年,土尔扈特及和硕特移牧珠勒都斯,归(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兼辖。
《清史稿·地理志二十三》
是年,(阿奇木)还驻库尔勒,复旧制。
《清史稿·职官志四》
是年,置镇西府于巴里坤,迪化直隶州于乌鲁木齐。
《清史稿·地理志十一》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