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鼓
又称鼓盆歌、孝歌、跳丧鼓、九槌鼓、夜歌子、丧堂歌、挽歌。湖南省民间闹孝堂时演唱的一种曲艺形式,全省流布。传说始自庄子。《庄子·至乐篇》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唐代樊绰在《蛮书》中载:“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经过不断衍变,击鼓跳丧发展为敲击堂鼓伴唱说书讲故事。通常是一领众和的坐唱或立唱形式。演出时有一定的程式。以常德丧鼓为例,其程式为:起鼓→请歌郎→奠酒、劝亡→说书→送歌郎。起鼓即在开唱之前,由慢而快地擂鼓三通,艺人称为“三长板”,借以定堂,驱邪。请歌郎,由演唱者采用唱、做、跳三种方式,礼请歌郎下凡,以保护演出顺利进行。奠酒、劝亡由演唱者将亡者生平事迹,编成唱词演唱,以悼念亡灵,安慰孝家。说书是丧鼓的正书部分,演唱中、长篇故事。常用曲目有《十月怀胎》、《九人头》、《彭大人上汉阳》、《怒打马皇亲》等。送歌郎在丧鼓即将结束,或灵柩即将启动时演唱。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十字句和五字句。除[送歌郎]的唱词是每三句构成一组外,其他曲牌的唱词都是由二句、四句或六句、八句构成一组,多组构成一段。各段都是一韵到底。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五鼠闹东京
- 古代有个昏庸的皇帝,不听忠臣的劝阻,却偏偏听信奸臣的谗言,出了一道“六十岁换家子”的圣旨,人到六十岁后如果没有死,就统统活埋。圣上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