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正书院
在湖南宁远县城。明万历元年(1573),(一作四年),知县蔡光忧士民多迷信佛教,其“去父母离宗族者,岁不知若干人。至于七八岁之童,负美质堪读书者,父母又遣去投佛为徒,故读佛教育较于读儒书者为多”,因拆毁西门外胜因寺,而建书院,以“明圣学,端士习”,故名“崇正”。有讲堂、斋舍,“可居六十人”。后圮废。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知县詹尔廉以城东舂陵书院(建于乾隆十九年)“规模狭隘”,“地近市喧”,移建于城西火神庙左,仍名“崇正”。次年,聘门生曹雁主讲,“生童踊跃从游,潜修者已大逾于昔时”。咸丰十年(1860),山长欧阳泽闿增建佳士园、百二十峰草堂。同治二年(1863),山长杨象绳刊《崇正书院制艺》。光绪中,杨崇恕主讲其间,严学规、增膏火,旬日一讲,反复于义利之辨,作《交警铎言》、《秀才说》示诸生,成就甚众。二十八年(1902),改为小学堂。1912年,改为县立高级小学校。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