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锥
【生卒】:1872—1906
【介绍】:
清末维新思想家。字一鼐,一字春徐、春渠,后改名时中、诚亮,邵阳县人。幼时家贫好学,受知于学使张亨嘉,入县学为诸生。尝自署楹联:“顶天立地三间屋,绝后空前一个人。”(石建勋:《樊锥传略》)后就读长沙城南书院。中日甲午之战后,受维新思潮影响,倡言革新。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上书巡抚陈宝箴,建议重视人才培养。他指出:“为今之计,则不能不开拓用才之术。夫才无轻重也,以其国轻重之……国无轻重也,以其才轻重之,所谓越用范蠡,燕用乐毅,弱国用之则转强也。”同年二月,南学会在长沙开讲,他在邵阳组织南学分会,自任会长,手订章程,并撰《开诚篇》、《发锢》、《劝湘工》等文,刊于《湘报》,极力鼓吹变法。他用《周易》的变通哲学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不变则不通,不通则不久,不久则中国几乎绝也,则黄种几乎斩也……然则不新,吾何忍也;倘其竞新,天之福也。”(《开诚篇》一)樊锥还用“一”来整齐万物,宣扬资产阶级的平等观。他说:“天之于生,无非一也。一也者,公理焉;公理也者,平等焉。无人非天之所生,则无人非天之子也。”(《发锢》)从而剥去了“天子”头上的神圣光轮。他还特别强调“万议不如一为”,认为如果只空谈变法,“则真宋钘、墨翟,无补于六国之危亡矣”(《开诚篇一》)。在戊戌变法期间,他还参与发起不缠足会。光绪二十六年(1900),参与唐才常自立军起义,后又与陈范主办《苏报》,苏报案起(1903),避走日本。三十年(1904)返国,参与华兴会长沙起义。著作后人编为《樊锥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
-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秦孝公是秦国中兴时期的君王,一手奠定了日后横扫八荒六合的基础,他之后的惠文王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国力,之后的历任君王也都是
-
- 历史上岳飞怎么死的:非死于秦桧之手是高宗杀害
- 岳飞成为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之后,他的非正常死亡,就成为纠结大家1000年的心结。按照民间平话和小说的说法,那个该死的秦桧和他老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