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守益
【生卒】:1491—1562
【介绍】:
明代哲学家。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人。正德六年(1512)中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祭酒。治学先宗程朱,后师事王守仁,笃守王学传统,为江右王门代表人物之一。认为“良知虚灵,昼夜不息,与天同运,与川同流”(《语录》)。“道”与“器”非二物,“天性”与“气质”更无二件,“盈天地皆形色也,就其不可睹不可闻超然声臭处指为道,就其可睹可闻礼物不遗指为器,非二物也。”(同上书)人之目视、耳闻、身行为气质,而天性须依附于气质。又言“心”是“精明灵觉”的,但也“有所障蔽,有所滞碍”,须主“敬”以复见本心,“敬也者,良知之精明,而不杂以私欲也”(《论学书》)。强调“慎独”、“戒惧”为致良知用力之方。嘉靖中叶,讲学衡阳石鼓书院,游南岳,于南台寺左建东廓书院,并于此长期讲学。著《教言》二十五篇,阐发“慎独”、“戒惧”之说。言“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戒慎、恐惧便是‘慎’,不闻便是‘独’”,“从‘真’从‘心’即是‘慎’矣。‘独’也者,心寂感之几也,故除却自欺更无病,除却真心更无学”(《南岳志·东廓先生讲语》)。子邹善、孙邹德溥均曾在东廓书院读书和讲学,后皆以诗文、理学著称。对此,王夫之在《莲峰志》中云:“三世于岳唱叹相躅,明兴一氏而已。”著作有《东廓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