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
【生卒】:1466—1560
【介绍】:
明代哲学家。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少师事陈献章,后与王守仁同时讲学,分立门户。认为“心无所不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心性图说》)。自认与王氏心学的区别是:“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论学书·答杨少默》)针对王守仁“致良知”说,提出“随处体认天理”,认为“所谓天理者,体认于心,即心学也,有事无事,原是此心,无事时万物一体,有事时物各付物,皆是天理充塞流行”(《语录》)。反对“知先行后”说,主张“体认兼知行”,称:“随处体认天理而涵养之,则知行并进矣。”(《论学书·答顾箬溪》)曾两登南岳,讲学湖南,嘉靖二十三年(1544)以78岁高龄应蒋信之邀首登南岳,创建白沙、甘泉二书院,与衡士讲学其中;13年后,年届90,再游衡湘,泊舟石鼓书院,题诗讲堂壁间以勉励诸生。湛学在湖南的传播甚广,影响甚大,与王学可谓平分秋色。王湛之学使湖湘文化的发展获得了较大的学术生命力。著作有《湛甘泉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历史上上官婉儿特别淫乱?不堪入目?
- 我们可能都知道上官婉儿是唐朝的大才女,但是上官婉儿的野史相信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下面百科档就给大家带来关于上官婉儿的淫荡野史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