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
湖南因居洞庭湖之南而名。湘江为流经境内最大的河流,故湖南简称“湘”。“三湘”有多种说法。(1)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一一四“道州”称:“湘潭、湘乡、湘阴,谓之三湘。”(2)南宋王应麟《小学钳珠》二“地理类”载:“三湘,谓江、湘、沅三江也。”系指流经湖南境内的长江、湘江、沅江等三条河流。(3)清魏源《三湘棹歌·序》称:“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资湘,曰沅湘,故有‘三湘’之名。”《湖南通志》卷末十七引清陶澍《资江耆旧集·序》又称:“潇湘、资湘、沅湘为三湘”。(4)《湖南通志》十三“长沙府”载:“湘犹相也,言有所合。至永州与潇水合曰潇湘,至衡阳与蒸水合曰蒸湘,至沅江与沅水合曰沅湘。会众流以达洞庭。”系指湘江的三条支流。(5)指湘江的不同河段,即湘江与漓江同源,刚分开的一段称漓湘,此为湘江上游;湘江在永州与潇水汇合,称潇湘,以下为湘江中游;在衡阳又与蒸水汇合,称蒸湘,以下为湘江下游。也泛指湘江流域。(6)近现代一般作为湘东、湘西、湘南的总称。“三湘”与“三湘四水”、“湖湘”、“潇湘”、“芙蓉国”、“三湘五阳”、“三湘七泽”等并用,泛指湖南地区,且均为湖南雅称。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