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琵琶传
明代汤应曾,邳州人,善于弹琵琶,人们叫他汤琵琶,穷得没娶妻,对母亲很孝顺。自幼即好音律,听到歌声即哭,唱完歌又哭,母亲问他因何悲伤,他说听了歌声自然而然就会激动。他的音乐才能受到住在凤阳的周王赏识,赐给他碧镂牙嵌琵琶,他在殿上弹奏《胡笳十八拍》,哀楚动人。周王一年给他米万斛,奉养其母。他的名气一直传到开封一带,以至于娼妓们都爱慕他的艺术,同他亲近,但汤颇矜持庄重,不轻易为人弹奏。后来征西将军王崇古将他招入幕中,他随王到嘉峪关、张掖、酒泉一带,在战场上,他弹奏乐曲,鼓舞了官兵斗志。至山海关,一天大雪,在马上听到悲壮的笳管声,忽然引起思母之情,就辞别将军而归。路途中一夜在酒楼上弹琵琶,奏出悲凉之声,听者无不流涕,第二天一个妇人对汤说:“你生平有值得感慨的事吧,为什么琵琶声这样悲凉。我孀居十年,依傍母亲,现母亲去世了,我愿意做你妻子。”汤问妇人愿意侍奉自己母亲吗,妇人允诺,于是他就带着妇人一起归故乡。后来应襄王之聘在襄阳三年。一天游洞庭湖,忽然风涛大作,夜宿湖州。见一老猿从乱竹丛中跳出,哀号到半夜,抱着汤的琵琶跳入水中。汤失了琵琶,回家,母尚在,妻子却去世了,母亲说妻子去世时有猿啼叫于户外,妻子以听不到琵琶声为憾,请汤归来在她墓前一奏。汤闻妻言,知道洞庭湖边老猿即是其妻化身,哀痛不能自胜,弹琵琶于妻墓前而祭奠她。汤从此之后日荒酒色,放浪形骸。此时正值兵荒马乱,他卖艺求食于兵士之间,奉养母亲。到六十余岁,还流落于淮浦之间,有桃源人见他的悲惨情况,带他母子到桃源去,后不知所终。明清之际王献定所作。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