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古书情节辞典

龚遂治渤海

书籍:古书情节辞典 作者:张华 朝代:2004-05-01 专题:书籍

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因通晓经术出去做官,做到昌邑国郎中令,服事昌邑王刘贺。龚遂为人忠厚,刚强果断,在大节上从不含糊,对内向国王直言劝谏,对外督责太傅、国相,总是引经据典,陈述祸福得失,直到流泪哭泣,忠心无比。他从不阿谀奉承,常常当面指出刘贺的不是,使刘贺听不下去,掩着耳朵起身走掉说:“郎中令真会使人羞愧。”刘贺和国中大臣没有一个不敬畏他的。刘贺曾经与奴仆和膳食人员等吃喝玩乐,给他们的赏赐没完没了,龚遂进宫劝谏,双膝跪地而行,泪流满面,低声哭泣,刘贺周围的人都感动得落泪。刘贺问:“郎中令为什么哭?”龚遂回答说:“我伤心国家危险啊!希望您抽出一点空闲时间,让我把自己愚昧的想法说完。”刘贺就叫周围的人避开,龚遂问:“大王知道胶西王不干好事因而灭亡的事情吗?”刘贺说:“不知道。”龚遂便说:“胶西王有一个谄媚的臣子名叫侯得。胶西王的所作所为明明和夏、商纣一样,侯得却说与相同。胶西王喜欢他善于奉承,经常和他同起居,专门听信他的妖言邪说,以致弄到身死国亡。如今大王亲近那批小人,渐渐会沾染上他们的恶习,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问题,不可不慎重啊!请允许我在郎官中挑选一些精通儒术、品德高尚的人同大王一起生活,坐时就一道读《》、《书》,立时就共同演习礼仪。这样,或许对大王有些帮助。”刘贺答应了。龚遂于是挑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候他。可是,过了没有几天,刘贺就把他们全都赶走了。过了很久,昭帝去世,没有儿子,由刘贺继承帝位,他手下的官员也都征调进京。相国安乐调任长乐宫卫尉,龚遂去见他,流着眼泪对他说:“大王立为天子以来,不再听别人的劝谏,如今还在服丧守孝,就天天饮酒作乐,到处乱跑,所作所为违背正道。您过去是皇上的国相,应当直言规劝啊!”刘贺即位刚二十七天,终因荒淫昏乱为大臣们所废黜。从昌邑来的群臣犯了纵容国王陷于邪恶不道的罪行,统统处死,共达两百多人。只有龚遂和中尉王阳由于曾多次劝谏刘贺,尽到了一定的职责,减去死罪,处以髡刑,罚服四年筑城苦役。宣帝即位后,渤海附近郡县闹灾荒,饥民纷纷起来造反,太守制服不了,宣帝想要选一位能够治理渤海的人。丞相和御史大夫推荐龚遂,宣帝就任命他做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经七十多岁了,宣帝召见时,望见他形貌矮小,与自己听到的不相符合,心里有点看不起他,问:“渤海郡法纪废弛,饥民作乱,我非常担忧。你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平息郡中盗贼,好让我放心?”龚遂回答:“渤海远在海边,没有受过圣朝的教化,那儿的百姓饥寒交迫,而地方官吏又不加体恤,所以逼得皇上的子民盗了皇上的兵器在水塘中戏耍罢了,并非有心叛乱啊!如今不知是要我去镇压他们呢,还是去安抚他们呢?”宣帝听了非常高兴,说:“选用贤良,本来就是为了安抚百姓啊!”龚遂说:“我听说治乱民就像理乱绳一样,是急不来的啊。只有不要着急,然后才能治理。我请求丞相和御史大夫暂且不要用一般法令条文框住我,让我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置。”宣帝同意了,额外赏赐黄金,派他赴任。龚遂乘坐驿站的专车到达渤海郡界。郡中听说新太守到了,派出军队前往迎接。龚遂叫军队全都回去,随即发出公文指示所属各县:“把所有追捕盗贼的官吏一律撤回;凡是拿锄头镰刀等农具的全部算良民官吏不得追究;只有拿兵器的才算盗贼。”然后不带随从,单独一人乘车到府,郡中一致拥护,成群结队的饥民也都纷纷解散。渤海还有不少结伙打劫和拦路抢夺的人,听了龚遂的教令,也都即时解散,扔掉兵器,改拿镰锄。盗贼于是全部平息,百姓得到安居乐业。龚遂这才开仓救济贫民,挑选清廉的官吏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

上一篇:周勃诛诸吕 下一篇:杨王孙裸葬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中药情书? 李时珍与夫人的“中药情书”写的真是太有才了!
中药情书? 李时珍与夫人的“中药情书”写的真是太有才了!
明朝有位名医,他叫李时珍。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还特别有文采。一天,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