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的勾绘

书籍:工程测量实用技术手册 作者:《彩色版·小学生词典》编写组 朝代:2009-09-01 专题:书籍

实测时,地貌点是按地形变化起伏之处,选点立尺,因此,测出的碎部点常不在欲测的等高线上,其高程也多是零星数字,而不是等高距的整倍数。故根据碎部点勾绘等高线时,认为两点间地面坡度是均匀变化的(否则跑尺员将在中间地形变化处选点立尺)。故可按相邻点的高程,比例插绘等高线。

由于山脊和山谷线,对描绘出的山地地貌是否真实影响较大,故勾绘等高线时,应先将这一类地性线,先行描出,然后再绘制其他等高线。

勾绘等高线常用的方法,有图解法和目估法两种。

1.图解法

用透明纸一张,画等距离的平行线10根,依次注明0,1,2,…,9,如图7-38所示。例如欲在a、b两点间插绘等高距为2m的等高线,设已测得两点的高程,点a为221.60m,点b为228.30m,可将透明纸复在底图上移动,使底图上的a点位于1.60m处,同时b点位于8.30m处,如图所示。则ab连线与平行线2、4、6、8各线的交点,即应为等高线222.00、224.00、226.00、228.00必经过之点。用针尖凿出各点,移去透明纸,底图上留下的针孔即为上述各高程点,与相邻同高程的点相连,即可描绘出需要的各等高线。

图7-38 用图解法插绘等高线

2.目估法

有经验的测绘人员,常会根据测点位置及高程,目估插绘等高线。如图7-39所示,a点高程为127.50m、b点高程为126.70m,欲在其间插绘高程为127.00m的等高线。因a、b两点高差为0.80m,可将ab连线目估分为八等份。又127.00m高程与b点高程之差为0.3m,故127.00m的等高线,必经过图中距b点三等份的c点(目估)。

目估法较便捷,但精度不如图解法。实际工作中勾绘等高线工作量很大,只要精细一些,用目估法勾出的等高线,仍能满足要求,故测绘地形图时多采用这种方法。

图7-39 用目估法插绘等高线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王冕好学
王冕好学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兵痞董卓
兵痞董卓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