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方法
1.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
对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液、废渣)进行处理,既可保护环境,又可以通过使其转化有用的副产品或有用的原料,达到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硫酸生产中产生的“三废”的处理
(1)尾气吸收
A.用氨水吸收,再用HSO处理,
SO+2NH+HO=(NH)SO
(NH)SO+HSO=(NH)SO+SOO
b.用NaSO溶液吸收,然后加热吸收液:
SO+NaSO+HO=2NaHSO
(2)污水处理(石灰乳中和):
Ca(OH)+HSO=CaSO+2HO
(3)废渣的利用:
黄铁矿的矿渣的主要成分是FeO和SiO,可作为制造水泥的原料或用于制砖.含铁品位高的矿渣可以炼铁.
2.能量的充分利用
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工生产中应充分利用反应热,这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硫酸生产过程中三个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反应放出的热能(工厂里把它们叫做“废热”)以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沸腾炉旁设置“废热”锅炉,产生蒸汽来发电;在接触室中设热交换装置,利用SO氧化为SO时放出的热来预热即将参加反应的SO和O,使其达到适宜于反应的温度.
3.生产规模和厂址选择
(1)现代化工生产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这是因为大型工厂的投资较大,便于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有关“废热”利用、环境保护等辅助设施也便于处理.
(2)化工厂厂址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原料、水源、能源、土地供应、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应对这些因素全面综合地考虑,权衡利弊,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上一篇:科学实验与化工生产的差异
下一篇:物质纯度、转化率、产率的计算方法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