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纤维素

书籍:高中数理化公式定理大全 作者:雷扬, 欧阳占宝, 夏力安 朝代:2008-10-01 专题:书籍

注 ①虽然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通式相同,但n值不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虽然淀粉和纤维素均能水解,但纤维素比淀粉水解困难.淀粉在稀酸或酶作用下发生水解;纤维素用70%的HSO催化水解,需水浴加热.

③淀粉水解程度的检查(1)未水解:与Cu(OH)的碱性浊液混合加热至沸,无红色沉淀产生,说明无葡萄糖存在,尚未水解.(2)已水解完全:加入碘水,无蓝色出现,说明已无淀粉剩余,水解完全.(3)部分发生了水解:分别做上述(1)、(2)两个实验,若既能使Cu(OH)转化为红色CuO沉淀,又能使碘水变蓝,说明部分发生了水解.

④实验室检验糖类水解产物应注意的问题:实验中淀粉、纤维素常在无机酸(如稀HSO)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欲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必须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催化剂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进行检验.

⑤制取硝酸纤维的实验注意事项:一是要注意配制浓HNO、浓HSO混合液时的次序:必须将浓HSO慢慢加入浓HNO中,且边加边搅拌,而不可将浓HNO直接倒入HSO中;二是必须待混合酸冷却到室温后方能放入棉花浸泡,否则热的混合酸将使棉花脱水、氧化使之发黄甚至发黑;三是从混合酸中取出的硝酸纤维必须用水反复冲洗,否则因沾有混合酸会在晾干的过程中发黄、粘连成块.

例 两位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结论:淀粉已完全水解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试判断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与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1)同学甲____.

(2)同学乙__.

解析 本题是实评价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淀粉水解过程的判断,解题时要对每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照,综合各方案的优点设计合理方案.

答 (1)同学甲结论不正确.由于过量的NaOH可以与碘反应生成NaI和NaIO,因此,无论淀粉是否水解溶液均不变蓝.

(2)同学乙的方案与结论均不正确.在酸性条件下,银氨溶液被破坏,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按方案乙进行操作无银镜出现,也可能已水解.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齐恒公守诺还地
齐恒公守诺还地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