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安法测电阻

书籍:高中数理化公式定理大全 作者:雷扬, 欧阳占宝, 夏力安 朝代:2008-10-01 专题:书籍

1.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方式

用伏安法测电阻通常有两种方式,即电流表外接法与电流表内接法.

(1)内接法:如下图所示,电流表所测电流是通过R的真实值,但由于电流表存在内阻R,因此由于R的存在,势必要分去一部分电压,所以电压表所测电压是R与R两端的电压之和,比R两端的真实电压值要大,因此,测量值R,则测量值等于R的真实值与电流表的内阻之和,为了减少误差,当R>>R时才能采用这种方法.

(2)外接法:如下图所示,电压表的读数是R两端的真实值,但由于电压表的内阻R的分流,电流表的读数是流过R和R的电流之和,所以R的测量值 ,则测量值等于R与R的并联电阻之值,比R的真实值要小,当R>>R时,宜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电流表的内、外接法比较如下表(表中符号说明:R代表电阻的测量值,R代表电阻的真实值,R表示电流表的内阻,R代表电压表的内阻):

2.待测电阻大小的判断

(1)若待测电阻的大约值已知时,当 .即的情况下,可认为待测电阻是小电阻应外接;当即R>情况下,可认为待测电阻是大电阻应内接.

(2)若待测电阻的大约值未知时,可根据实验中两电表的读数变化情况判定,如图所示,当电压表的一端分别接在a,b两点时,若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较大,说明待测电阻R可以与R相比拟,待测电阻是小电阻,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较大,说明待测电阻R可以与R相比拟,待测电阻是大电阻.

例 用伏安法测电阻,当被测电阻的阻值不能估计时,可采用试接的办法,如图所示让电压表一端先后接到b点和c点,观察两个电表的示数,若电流表的示数有显著变化,则待测电阻的电阻值跟__表的内阻可以比拟.电压表的两端应接在a、__两点;若电压表的示数有显著变化,则待测电阻的阻值跟__表的内阻可比拟,电压表应接在a、__两点.

分析 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知:R

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测量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的电流I.如图,电压表接在a、b两点时测出的电压U是准确的,但此时电流表测出的是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与电压表的电势之和,所以测出的电阻值比实际值偏小.只有待测电阻的阻值较电压表电阻小很多,通过电压表电流可忽略不计时测量值才较准确(叫电流表外接法).而当电压表接在a、c两点时,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与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相等,电流是准确的.但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待测电阻和电流表的总电压,所以测出的电压值偏大.只有当待测电阻的阻值较电流表的内阻大得多,电流表上的电压可忽略不计时测量值才较准确(叫电流表内接法)

由上分析,根据题意,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显著变化,说明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与通过待测电阻R的电流可以比拟,待测电阻的阻值与电压表的内阻可以比拟,电压表的两端应接在a、c两点.

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显著变化,说明电流表的电压与待测电阻的电压可以比拟,待测电阻的阻值跟电流表的内阻可以比拟,电压表应接在a、b两点.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丑皇后,也许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贾南风,这个引发西晋八王之乱的“黑颜祸水”。贾南风有多丑,且看以下这两段“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