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沉
注意 1.上述的“上浮”、“下沉”、“悬浮”是指物体浸没在液体里的沉浮情况,在这几种情况下,物体一定浸没在液体里,而“漂浮”时,物体一定有一部分露出液面.
2.物体处于“上浮”或“下沉”.是指物体在液体中的一种运动过程,这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而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此时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
3.悬浮和漂浮相比较:
相同点:都是一种平衡状态,二力平衡(有F=G).
不同点:从密度来看,悬浮:ρ=ρ,漂浮:ρ<ρ;从浸入液体的体积来看,悬浮或浸没都有:V=V;漂浮:V 4.“F=G”与“F=G”的区别:首先“F=G”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普遍适用规律——阿基米德原理,表示的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关系;而“F=G”则是二力平衡关系,只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物体. 5.表中ρ指的应是浸入物体(可以是实心体也可以是空心体)的平均密度,而不一定等于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 例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所排开的水的质量,一艘轮船空载时排水量为2600t,满载时排水量为5800t,问轮船自身的质量是多大?它最多能装载多少货物? 解 因为轮船处于漂浮状态, 所以 F=G. 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G. 所以G=G=2600t×g. 同理:G=G=G ∴G=(5800t-2600t)g. ∴m=3200t. m=2600t.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北宋宰相王钦若生平简介 王钦若是怎么死的
-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北宋初期的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派势力代表。
-
- 撵山
- 这是一个布依族的幽默故事,一起来看看。一天土司带着甲金去撵山。到了山上,土司让甲金去撵野物,自己却闲坐着休息。甲金跑进林子,大喊
-
- “田忌赛马”的智慧是恶智慧吗?
- 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应该看到孙膑的跳出惯性思维,也应该知道这是在钻规则的空子。但在现实社会,要想更好地竞争与合作,田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