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伤寒大白

疫病

书籍:伤寒大白 作者: 朝代:清 专题:书籍
疫邪之症,长幼相似。若一人独病,不染他人者,此人自感,非大灾之疫也。疫症之原不一,如春时应暖而反寒,则有寒疫。冬时应寒反温,则有温疫。推之于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应燥而反温,及久雨之湿,久旱之燥,偏于太过者,则皆可成疫也。《伤寒论》惟注温疫、寒疫,不知六气之不正者,皆能发疫也。故各随时气之不正者主治,则得之矣。总之,时令应暖而反寒,散寒邪即是治疫;时令应寒而反温,清温热即是治疫;应燥而反湿,祛湿邪即是治疫;应湿而反燥,清燥火即是治疫。 寒疫,实时行之伤寒病也。既冒寒邪,当以辛温散表。若内无积热,太阳见症者,冬月北方用麻黄桂枝汤,南方用羌独败毒散等。若表邪未散,即内有积热者,亦止宜羌活冲和汤等和解,未可用清凉。若阳明见症者,冬月北方葛根汤,南方升麻干葛汤。少阳见症者,北方柴胡桂枝汤,南方柴胡防风汤。若寒邪已散,里有结热,仍照伤寒清里之法。 温疫,实时行伤热病也。热邪带表,当以辛凉解表。太阳见表症,羌活冲和汤。阳明见表症,升麻干葛汤。少阳见表症,小柴胡汤。温疫禁用辛温,若里有结热,凉膈散、三黄汤、人参白汤。有下症者,三乙承气汤选用。若表邪未尽,仍要先散表邪,然后清下。 湿疫,实时行伤湿病也。湿邪之症,当分寒湿热湿。发热无汗,身痛拘紧,口不消水,脉濡而小,此太阳寒湿之症,宜辛温散表,羌独败毒散、羌活胜湿汤。若少阳见症,加柴胡;阳明见症,加苍术、白芷。发热多汗,口渴消水,脉洪而数,此阳明湿热之症,宜辛凉解肌,升麻干葛汤合神术汤。若兼有太阳表症,合羌活冲和汤。少阳见症,合小柴胡汤。 燥疫,实时行伤燥病也。燥热之症,多伤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故燥火之症,每多烦渴喘逆,当用清燥之药,如人参白虎汤、清燥汤等,切忌温燥,又不可发汗、利小便,重亡津液。又不比内伤之燥,可用滋阴凝滞。 麻黄汤 桂枝汤 见恶寒。 羌活败毒散 见发热。 双解散 见发狂。 寒疫可用辛温,若温热之疫,即有表邪,止用此方辛凉双解。 干葛石膏汤 见寒热。 太阳温疫,当以双解散治之。阳明温疫,则以此方双解。若兼少阳,合用小柴胡汤。 凉膈散 见发狂。 温疫病有表症,当以前方双解。若表邪已解,当以此方清里。 知母石膏汤 知母 石膏 粳米 甘草 麦门冬 凉膈散,通治上焦里热。此方专治阳明胃热。若下部有热,再加清下部之药。 三黄汤 黄连 黄芩 大黄 前二方,治上焦温热。若三焦皆热,大便燥结,当用此方。 六一散 夏令湿热温疫,当用此清利湿热,从下窍而出。 神术汤 防风 熟苍术 石膏 甘草 湿热疫邪,当分表里主治湿热在里,用寒药以清热,淡药以利水。若湿热在表,用风药以散湿,燥药以胜湿,佐以石膏、甘草,则湿热尽去。 苍术防风汤 风湿疫邪,散表为捷。防风胜湿,苍术燥湿。兼寒者,加热药;兼热者,加寒药。此二语开无穷之悟。 术附汤 熟附子 白术 寒湿疫邪在表者,宜用辛温散湿。若里有寒湿,当以此方主治。 人参白虎汤 见潮热。 燥热疫邪,肺胃先受,故时行热病,见唇焦消渴者,即用此方。 清燥汤 见喘逆。 阳明燥热疫症,用前白虎汤。若燥伤肺气,而见发热喘嗽,则以此方清肺。若阳明燥热,上冲刑肺,二方合用。
上一篇:温病 下一篇:夹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