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可采性
指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的证据是否为可以采纳为证明待证事实的根据。可采性主要涉及法律问题。凡是当事人向法庭提出的证据,是否可采,由法官和陪审员根据法律规定的采证标准予以决定。不具可采性的,法庭可以拒绝提证。证据的可采性是以肯定证据的相关性为前提,除法律明文规定的以外,具有相关性的证据都是可采的。美国《联邦证据规则》规定,“所有具有相关性的证据均可采纳”。但又规定了4种应予排除的情形:(1)由于不公正的偏见的危险大大超过了证明价值;(2)由于混淆争议问题的危险大大超过了证据价值;(3)由于使陪审团引入歧途的危险大大超过了证明价值;(4)使评议过于拖延、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必要出示补强证据的。英国证据法对品格证据、类似事件的证据、情况证据等几类证据分别规定了具体采证标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刘邦称帝后为何诛杀功臣?
- 刘邦称帝后为何诛杀功臣?这其中缘由,且让我们一探究竟。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萧何、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