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1963年4月24日在维也纳联合国领事关系会议上通过。1967年3月19日生效。包括前言和4章79条。主要规定为:(1)以协议建立国与国间领事关系;两国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一般亦即同意建立领事关系;断绝外交关系并不当然断绝领事关系。(2)领事职务包括:在接受国内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的利益;增进派遣国与接受国间的商业、经济、文化及科学关系发展,促进两国间友好关系;以合法手段调查接受国内有关情况,向派遣国具报;帮助及协助本国侨民以及入港、入境的本国船舶、飞机及其人员;办理公证、签证和认证以及民事登记等项法律手续,等。(3)领馆馆长分为总领事、领事、副领事和领事代理人四个等级;领馆馆长由派遣国委派,须经接受国准许方可执行职务;接受国得随时通知派遣国,宣告某一领事官员为不受欢迎人员或任何其他领馆馆员为不能接受。(4)领馆、职业领事及其他人员享有领事特权与豁免。(5)公约的规定不影响当事国现行有效的其他国际协定;公约不禁止各国间另订国际协定以确认、或补充、或推广、或引申公约的各项规定。公约序言还强调,凡未经公约明文规定的事项应继续适用国际习惯法的规例。与公约同时签署的还有关于取得国籍和关于强制解决争端的两个任择议定书。公约以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拟订的草案为基础,全面、具体地规定领事关系制度,成功地编纂和发展了领事关系法。中国于1979年7月3日加入该公约,同年8月1日公约对中国生效。
上一篇:维也纳关于国家在其对国际组织关系上的代表权公约
下一篇: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