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法律行为
又称“双方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对称于“单方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分类的一种,指须有一方以上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其特点是:(1)必须有一方以上当事人,至于每一方则既可是单一民事主体,也可是多个民事主体;(2)各方当事人均作出各自独立的意思表示;(3)各方意思表示相一致或相对应。双方法律行为可分为合致行为和对应行为,前者指各方当事人追求同一目标而表示了一致的合意所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合伙行为等,双方共同希望成立合伙;后者指各方当事人追求相互对应的目标而互相达成合意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租赁、买卖等行为,其中出卖人希望出卖商品取得价金,而买受人希望支付价金取得商品。在传统民法理论上,双方法律行为还可分为债权契约行为、物权契约行为和身份契约行为,分别为以产生、变更和终止一定的债权关系、物权关系或身份关系而为的共同行为。
上一篇:双方代理
下一篇:双方互有过失的船舶碰撞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魏文侯待民之道
- 在魏国的东封,有个地方官名叫解扁。有一年,解扁为了讨好上司,驱使劳累一年的农民,在冬天里上山砍柴。魏文侯整个冬天干个不停,砍下的树
-
- 范雎的反间计
- 秦国数次打败赵国的军队,廉颇坚守壁垒,不出去迎战,赵王认为廉颇损兵折将,伤亡太多,又胆怯不肯出战,十分生气,好几次下令责备他。应侯范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