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德勃鲁赫,G.
【生卒】:1878—1949
【介绍】:
德国法学家,新康德主义法学派主要代表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学术观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转向自然法学。曾任柯尼斯堡大学、基尔大学和海德堡大学教授。1920年至1924年,出任魏玛共和国议员和内阁司法部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次在海德堡大学任教。主要著作有《法学导论》(1907年)、《法哲学》(1914年初版,1932年第3版)。拉德勃鲁赫以康德的先验唯物主义哲学为其理论渊源,提出一种相对主义法学。认为法律制度具有多面性,是由正义、功利和确定性三种观念或原则构成的,它们相互补充又相互冲突,只强调一个原则就必然会损害另一原则。这三项原则内容本身是不确定的。在同一种法律制度中,对这三项原则取向的比重也是无法科学确定的,只能取决于不同政治制度和不同政治信念。从历史上看,专制主义国家将功利作为法的主要原则,自然法时代谋求正义原则,法律实证主义则仅看重法的确定性而不顾法的正义和功利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认为,当这三项原则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法的确定性应占优先地位。战后,他修改甚至放弃了相对主义学说,转向自然法,认为法应具有绝对的价值体系,强调正义原则应占优先地位;并认为法律实证主义关于法律的观点,有利于纳粹政权的暴行。西方法学界普遍认为,他的这一转变标示着他从新康德主义或相对主义转向了自然法学。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