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
【介绍】: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1734年伏尔泰发表了《哲学通信》一书,全面论述了他的哲学和政治思想。除《哲学通信》一书之外,伏尔泰的政治法律思想代表作还有《哲学辞典》(1764年)。伏尔泰批判了封建国家和教会的野蛮、不宽容、偏见和迷信,这是他政治思想的鲜明特色。他指出,宗教迫害和神学蒙昧主义是同任意妄为的君主专制制度紧密结合的。他常通过对理性和理智的生活方式的描写,来批判当时法国教会、国家和社会中的非理性现象,热情支持进步思想家们反对“没有理性的人”的斗争。他坚决反对教会,提出“打倒丑类”这一启蒙运动的口号。他信奉自然神论,相信神并不干预社会生活。伏尔泰认为,自由、财产私有权和平等是公正的社会秩序的基础。平等指人的天赋能力的平等和运用这一能力的平等,不包括法律面前的平等。伏尔泰主张废除等级特权,使普通人不受蔑视。但伏尔泰认为财产的不平等占有是符合自然的,社会中的屈从和奴役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自由指遵循法律行事,他特别强调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认为这两种自由是其他一切自由的可靠保障。在政治制度上伏尔泰明确反对民主政体。他深受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影响,倾向于开明君主制,主张让哲学家当国王,同时使上院、下院和国王的权力之间形成互相混合和节制的关系。在他所描述的国家起源和人类历史中,已可见到某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因素。他认为国家不是起源于契约,而是起源于暴力。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神和君主,而是普通人,以及气候、宗教、风尚、政府等自然和社会环境。伏尔泰最早把理性和政治自由的思想介绍到法国。他在启蒙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被认为是后来的法国唯物主义者的精神导师。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
-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 晋惠公反悔,不想割地给秦国。里克不同意,他说:“既然如此,你们先前干吗答应人家,答应了现在又不给,这不是言而无信吗?”郤芮大声说:“主公
-
- 苏秦合纵
- 苏秦,东周洛阳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到东方的齐国去求学,拜在鬼谷先生的门下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他学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