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放火罪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中国刑法罪名。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构成特征:(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所谓不特定,是指犯罪行为危害的对象,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人的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利,而是危害不特定多数人及多数财产的安全。行为人放火焚烧自己的财物,或者其放火行为仅为杀死、伤害特定的人或焚烧特定的财物,不足以或尚未危害到公共安全的,则不构成本罪。(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放火行为。所谓“放火”,是指行为人故意使用引火物或者其他可燃物焚烧公私财物的行为。它可以表现为作为,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的方式,后者如负有救火义务的消防员放弃职责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实施犯罪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由于放火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很大,所以刑法规定已满14岁未满16岁的人犯有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4)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火灾而危害公共安全,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果不是出于故意心理,则不构成放火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第1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第2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上一篇:仿冒 下一篇:放任主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