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仿冒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又称为“假冒”。是指经营者不正当地利用他人的商业信誉或者商品声誉的行为,目的是使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者服务相混淆。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列举了4种仿冒行为:(1)仿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这包括:①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②销售明知是仿冒注册商标的商品;③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④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行为。(2)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对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可以根据主要部分和整体印象相近、一般购买者以普通注意力会发生误认等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和认定。(3)仿冒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4)虚假的商品标识行为,主要指以下3种行为:①在商品上伪造和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②伪造产地;③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各种仿冒行为的共同之处是,一方面,它们误导消费者将假冒伪劣商品当做名优商品来购买,从而是对消费者的欺诈;另一方面,仿冒销售的商品大多是劣质商品,这不仅会影响权利人的市场销售,而且也会败坏他们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有些仿冒行为例如虚假的商品标识虽然不存在直接权利人,但是也会严重地损害市场的公平竞争,妨碍其他经营者的经营活动。根据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从事仿冒行为的不法经营者除依法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可以根据刑法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中国的《专利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以及《商标法实施细则》对仿冒行为的法律后果也有相应的规定。

上一篇:房屋所有权 下一篇:放火罪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废除肉刑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董卓的家庭
董卓的家庭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