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本文作者:四库百科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7-31 21:47:5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儒家简介
儒家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东亚地区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中国思想文化主流,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承,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初出现时声势微弱,起初仅是诸子百家之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成为学术思想主流,以及中国朝廷官方的意识形态,逐渐渗透到专制政治的各个层面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汉代起却得到朝廷独尊,成为官学与国教,掌握文化教育与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两晋南北朝和唐代,儒家与佛、道二家并称三教,儒学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继后经宋儒重新阐释,形成理学,发展心性之学,儒家得以重振声势,伦理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并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为东亚一大学术思想体系,在朝鲜尤其深入民心,其流布较在中国本土更为普及。
儒家尊崇孔子为圣人,以四书五经为经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王阳明、顾炎武、朝鲜李退溪、日本山崎闇斋等等大儒加以发扬,历久而犹新,对东亚政治文化与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贡献。20世纪中国内忧外患,国力衰弱,儒家普遍受知识分子以至一般国民批评和唾弃,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和破坏,儒家失去可供托身的制度或组织,脱离于平民百姓的生活,仅获新儒家等少数学者仍然献身和发扬。现代中国人在生活经验中,实际甚少接触儒家价值,没有参与儒学的机会。儒家教育没有寄身之所,儒家价值和日常生活越来越疏远。海外华人接触儒家,来自书本亦远多于来自生活经验。现代儒家趋向学术转型,学者着重探讨儒家属于什么形态的宗教或哲学,以及现代人怎样才能在儒学中安身立命。学者一般推断,儒家势难重拾昔日光辉,但其伦理思想对东亚的文化教育以至经济发展仍将有所贡献。
儒家相关人物
-
朱熹
朱熹(1130年-1200年),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人(今江西婺源),生于福建路尤溪县。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斋号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沧州病叟、[阅读]
-
孟子
孟子简介亚圣孟子墓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阅读]
-
曾子
曾参(Zēng Shēn注,前505年-前435年),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山东嘉祥)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而子思便曾是他的门人,世称“曾子”,有宗圣之称。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阅读]
-
孔子
孔丘(约前551年-约前479年)(约二千五百年前),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代敬称孔子或孔夫子。生于鲁国陬邑,东周春秋末期鲁国的教育家与哲学家,曾在鲁国担任官府要职。为易学、儒学和儒[阅读]
儒家文化百科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