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卷”事件
1973年,江青等人借一份考生试卷制造的一起“反右倾复辟”的事件。由于大学招收的工农兵学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1973年4月3日,国务院批转《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强调要重视文化程度,进行文化考查。这一措施被江青等人说成是“智育第一”,并指使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的毛远新拿出材料来,“找一块打人的石头”。6月下旬,辽宁锦州市兴城县白塔公社的插队知识青年张铁生(时任生产小队队长),在参加入学文化考查中,自感成绩不够理想,录取无望,便在理化考卷的背面写下了事先准备好的一封信,说自己“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像“书呆子”那样有时间复习,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考查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等。毛远新获悉后,亲自删改该信和写出编者按,说这名考生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事实上语文得38分,数学得61分,理化得6分),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经他指示,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予以刊登。8月10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并加了编者按,称“白卷”“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其他报刊立即转载,发表文章,说高校招生的文化考查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是对教育革命的反动”等,由此再次掀起一股否定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的浪潮。江青等人吹捧这个考生敢于反潮流,是个英雄。此后,张铁生上了大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铁岭农学院的领导,还当上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到处演讲,煽动造反。“白卷”事件是江青集团制造“反右倾回潮”运动的一个典型事例,在教育界、文化界产生了恶劣影响。
-
-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詹天佑球艺了得,还是游泳健将
- 我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是闻名世界的铁道专家。他还是一位在大风大雨里畅游的游泳健将。詹天佑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珠江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