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鬼谷子辞典

郑樵

【生卒】:1103—1162

郑樵,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福建)人,南宋著名学者。曾隐居在夹漈山,为学三十年,人又称其为“夹漈先生”。好著书,自比于刘向扬雄。喜好游览名山大川,搜奇访古。视书如命,只要遇到藏书家,就留下来废寝忘食地读书,直至读完才离去。正因如此,他博学多才,对经书、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草木、方书等均有研究,著述收在宋朝秘府中。

郑樵终生未应科举,经王纶、贺允中推荐,被宋高宗召对,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但又被御史叶义问弹劾,改监潭州南狱庙,在此期间写成了《通志》。书成之后名声赫赫,升迁为枢密院编修官,兼摄检详诸房文字。不久又被罢免,年五十九岁时病卒。

郑樵喜好考证伦类之学,著作很多,但大都博学而寡要。史学成就较大,治史尊通史而抑断代,推崇司迁、刘知己,抑贬班固。《通志》是其代表作,其中的“二十略”与《辩妄》,颇有创见。

《通志》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二百卷,记事上起三皇五帝,下至唐代。其纪传采录诸史,但并非全文抄录,而是经过认真熔铸与剪裁。年谱则仿《史记》诸表之例,深得后世学者赞许。“二十略”是全书精华,其中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校雠、图谱、金石、灾祥、草木、昆虫等九略都是旧史志所无,郑樵首创。《通志·艺文略》在图书目录分类上,开创了新体例。《通志》采摭浩博,议论警辟,是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此书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一起被誉为“三通”。

郑樵不满时人空谈心性、讲究辞章的风气,批驳阴阳五行灾异之说。另著有《夹漈遗稿》、《尔雅注》等。

郑樵在其《通志·艺文略》“纵横家”目下云:“《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先生楚人也,生于周世,隐居鬼谷。) 又三卷(乐壹注) 又三卷(唐尹知章注) 又三卷(梁陶弘景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董卓洗劫洛阳城
董卓洗劫洛阳城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