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疗病
杏疔病,又称杏膨叶病、肿叶病、红肿病、杏黄病等。
症状
主要为害新梢、叶片,也可侵染花和果实。新梢染病后,生长缓慢,节间短而粗,叶片簇生。病梢表皮初为暗红色,后变为黄绿色,其上生有黄褐色突起的小粒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片先从叶柄开始变黄,沿叶脉向叶片扩展,最后全叶变黄。叶肉增厚,比正常叶厚4~5倍,呈破革质状,质地变脆硬。病叶正反两面布满褐色小粒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6~7月间,病叶变成红褐色,向下卷曲,遇雨或空气潮湿时,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橘红色黏液,内含大量分生孢子,干燥后常黏附在叶片上。此时叶柄基部肿胀,短而粗,两个小托叶上也生有小粒点,可涌出红色黏液。后期病叶逐渐干枯,呈黑色,质脆易碎,叶背散生小黑点,为病菌的子囊壳。冬季,病叶成簇残留在枝上,不易脱落。由于新梢逐年受害、枯死,树冠不易扩大,不但影响产量,也影响树的寿命。花被侵害后,花萼肥厚,花蕾增大,不易开放,花萼和花瓣不易脱落。果实染病后生长停滞,果面上有淡黄色病斑,其上生有红褐色小粒点,后期干缩脱落或挂在树上。
病原和发病规律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多点菌属杏疔座霉菌(Polvstigma deformans Syd.)。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中越冬,春季从子囊壳中弹射出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在气温18~20℃之间开始传染为害,南方一般在3月下旬出现。条件适宜时侵入幼芽,病菌随新叶生长在组织中蔓延。子囊孢子一年中侵染1次,无再次侵染。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因为杏疔病病菌只有初次侵染机会,无再次侵染,所以从发芽前至发病初期彻底剪除病梢、病芽、病叶,清除地面病叶、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②药剂防治。从杏树展叶期开始,每隔10~14天喷一次杀菌剂。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杏疔病新梢染病,叶片簇生,叶片变黄
杏疔病病叶叶肉增厚,质地变硬脆
杏疔病病叶向下卷曲
杏疔病后期病叶干枯呈黑色
-
- 刘邦在“白登之围”中是怎样脱身的?
- 刘邦在“白登之围”中是怎样脱身的?且让我们一探究竟。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让韩王信迁到代国,建都在马邑。匈奴兵攻打韩王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