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绵蚧
属同翅目硕蚧科。又名绵团蚧、绵籽蚧、白蚰、白橘虱等。在我国各柑橘产区均有分布,曾在许多柑橘园中为害成灾。寄主有柑橘、苹果、梨等50余科250多种植物。若虫和雌成虫群集于寄主的枝干、叶片和果实上为害,吸取植株汁液,导致落叶、落果及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呈橘红色,椭圆形,长5~6毫米,宽3.7~4.2毫米,背面隆起,有很多黑色短毛,背面有白色棉状蜡质分泌物。有黑褐色的触角1对,发达的足3对。雄成虫似小蚊,长约3毫米,翅展宽约8毫米。胸部呈黑色,腹部呈橘红色,前翅狭长,为灰褐色,后翅退化为匙形。
卵 长椭圆形,长约0.7毫米,宽约0.3毫米,初产时呈橙黄色,后变为橘红色。
若虫 1龄时椭圆形,体为红色,眼、触角和足黑色,腹部末端有3对长毛。
蛹 长2.5~4.5毫米,呈橘红色,眼为褐色,触角、翅和足均为淡褐色,腹末凹陷成叉。
茧 由白色疏松的蜡丝组成,长椭圆形。
发生规律
在华南地区、四川省和云南省南部地区一年发生3~4代,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3代。以成虫、卵和各龄若虫在主干和枝叶上越冬,年发生2~3代的地区主要以若虫和未带卵囊的雌成虫越冬,世代重叠明显。第1代卵在3月上旬开始产出,5月为产卵盛期。若虫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发生。成虫于6月中旬至10月上旬发生,7月中旬为盛期,产卵期平均为31.4天。第2代卵于7月上旬至8月中旬产生,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若虫于7月中旬至11月下旬发生,8~9月为发生盛期。成虫于10月中旬至翌年7月发生,翌年2~3月为发生盛期。1、2龄若虫多寄生在叶背主脉附近,2龄后迁移分散至枝叶、树干及果梗处。每蜕皮1次,就换一个地方为害。喜群集。雄虫数量少,雌性多行孤雌生殖。雄虫羽化后开始交配,飞翔力弱,寿命短。气温25~26℃和湿度较高时适宜产卵。吹绵蚧适应性强,抗酸碱、抗水且耐高温,饥饿半个月以上也能成活。
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在新区发展柑橘时,应栽种无危险性病虫的苗木。已经定植的苗木,一旦发现害虫,应在第1、第2代若虫孵化时连续喷药,彻底消灭虫源。②化学防治。在各防治适期:春梢萌芽前(约2月中旬至3月上旬);第1代若虫盛发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若虫盛发期(8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3代若虫盛发期(约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当5%枝条或叶片发现有若虫需进行防治。选用的药剂参照“褐圆蚧”。
吹绵蚧为害叶片状
吹绵蚧雌成蚧
刚孵化的吹绵蚧若虫
吹绵蚧若虫
吹绵蚧严重为害枝干症状
吹绵蚧为害嫩枝并诱发煤烟病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
-
- 詹天佑的家世,詹天佑的留学生涯
-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4月出生于广东南海乡间(今为三水市辖)一个世业茶叶出口生意的家庭。他的祖籍是安徽婴源,由他的祖、父两辈,从那
-
- 向古人学习谋略之战国苏代
- 苏代,苏秦的弟弟,和他哥哥一样,也是一位有名的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