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与技术
1月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同时颁布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公共安全列为重点领域,明确将“重点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重点研究开发矿井瓦斯、突水、动力性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开发燃烧、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工业事故防控与救援技术及相关设备”作为优先主题。
8月26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项目初步设计方案,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7407万元,计划用两年时间建成投入使用。“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行政执法系统、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系统及矿山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三个应用系统;建立重点监控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预案、重大安全隐患、危险化学品、行政执法、政策法规、重特大事故档案、事故统计、抢险救灾资源、安全生产专家十个数据库;建设与以上系统和数据库相关的安全保障和运行维护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省级机构、部分地级机构和县级机构及现有区域性煤矿监察分局四级安全生产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网络连接。27407万元总投资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其垂直管理机构节点建设投资13911万元,有关地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节点建设投资13496万元。所需投资有国家发展改革委预算内专项资金15871万元(含补助地方、兵团节点建设投资1960万元),有关地方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排投资11536万元。
8月28日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接见日本厚生劳动省大臣川崎二郎一行,就两国政府“加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计划”等交换了意见。该计划于2006年10月30日正式启动,计划于2011年9月结束。目标是“以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机械安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以及职业危害管理三大重点课题为对象,加强安科院的科学技术能力,同时改善两个示范地区(宁波市和本溪市)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最终目标是“通过项目成果的推广,提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进一步改善中国安全生产的状况”。
8月31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发布了《“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包括现状与问题,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条件和措施,附件等5个部分。提出了创新安全生产理论、开展事故隐患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重要安全科技攻关、做好科技示范和推广应用、构建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研发等6类主要任务,制定了整合安全生产科技资源、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激励机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领导与协调等6项保障条件和措施。《规划》确定的具体目标为:到2010年,初步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形成有利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安全生产科技人才的培养体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监察的科技水平,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提供科技保障。具体包括:一是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理论体系框架,在安全生产基础理论、事故、灾害发生机理等8个方面有所突破;二是开展60项重大安全生产科技攻关,在煤矿等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灾害与事故防治、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分析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三是推广100项先进、适用技术,建立8项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工程,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四是促进安全生产科技产业化的发展,使安全技术装备和安全防护用品产业基本满足国内安全生产的需要;五是初步建成6类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联动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体系;六是基本形成较完整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在安全技术标准的种类、数量、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的进步。
2006年,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立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经积极争取,“预防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的基础研究”项目已经科技部批准列入2005年度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总经费3000万元,2009年12月完成),截至2006年底,科技部共正式下达了国拨经费1377.7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安排600万经费支持“煤矿瓦斯灾害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该项目将利用4年的时间,从煤矿瓦斯成因、赋存规律及其主要地质控制因素;采动条件下的瓦斯运移规律、突出机理、探测理论与方法;煤矿瓦斯传感技术和预警信息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煤矿瓦斯灾害演化及防治等4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2006年,安全生产领域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立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以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7个重点项目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①“煤矿瓦斯、火灾与顶板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拟国拨经费4600万元;
②“非煤矿山典型灾害预测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项目,拟国拨经费2000万元;
③“危险化学品事故监控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拟国拨经费1700万元;
④“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拟国拨经费1500万元;
⑤“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项目,拟国拨经费2500万元;
⑥“矿井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拟国拨经费2500万元;
⑦“矿井老空区探测与水害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拟国拨经费2500万元。
2006年 申报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中“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与智能决策技术研究”和“部门应急平台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应急研究内容。可研报告已通过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论证,并报科技部。
2006年,启动“公益与行业共性技术转化平台建设”项目建设。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作为牵头部门,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作为参加部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承担的“公益与行业共性技术转化平台建设”项目已经科技部和财政部批复立项,列入“2005年度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总经费3900万元。
2006年,加强了安全科技成果组织管理工作。对“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杭州市)”、“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青岛市)”等课题进行了验收和成果鉴定;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煤矿瓦斯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中“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筛选及适用性研究”等9个课题技术研究及示范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印发了《2006年度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计划》,完成2006年度组织鉴定的科技成果的登记工作。开展了第三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和优秀推广项目评审工作,对155项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和143项优秀推广项目进行了表彰。
2006年,安全生产领域“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有关课题顺利通过验收。截至2006年底,“十五”重点项目“重大工业事故与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研究”及其延续项目所属“矿山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预防与监控技术”、“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研究”、“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杭州市)”、“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青岛市)”等课题相继通过了项目组织单位的验收。各课题组分别在瓦斯灾害预测预报技术、瓦斯强化抽采技术、矿井安全检测及网络化管理技术、工业重大危险源评价与检测技术、城市重大事故演化机理与重大风险监控技术、城市典型公共场所与设施安全规划技术、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技术平台、城市应急能力评估技术及城市应急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埋地管道风险评估、燃气管道在线检测、燃气承压设备安全评定等方面取得了近百项新技术。
2006年,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基础研究取得进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预防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的基础研究”项目(实施期5年,项目国拨经费3000万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矿瓦斯灾害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实施期4年,项目国拨经费600万元)均已启动实施,并取得良好进展。其中,“预防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的基础研究”围绕煤矿瓦斯灾害的地质构造作用机理、含瓦斯煤体物理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采动裂隙场与瓦斯流动场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动力学演化机理、煤岩动力灾害演化过程的声发射响应规律、瓦斯(煤尘)爆炸动力学演化及多相耦合效应等6个子课题展开。“煤矿瓦斯灾害基础研究”项目目标是利用4年的时间,通过研究对瓦斯形成机理、瓦斯赋存状态、采动对瓦斯存在形态的影响以及瓦斯地质构造探测理论的研究,揭示瓦斯的成因及其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赋存状态,建立相关预测模型;研究煤矿瓦斯灾害信息的特征,研究瓦斯传感器误差与失效的机理,探索瓦斯信息采集的新方法;研究低成本、分布式井下动态信息的检测、处理和无线传输方法,构建煤矿监测预警应急信息系统平台;研究煤矿瓦斯灾害演化的规律,探索有效防治瓦斯灾害的理论与方法,为解决煤矿瓦斯灾害特别是危及矿工生命安全的重大瓦斯灾害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为煤矿安全领域培养科技人才,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实质性贡献。
2006年,启动的安全生产领域“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批项目立项实施,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重点项目有10项、重大项目有1项。启动的“煤矿瓦斯、火灾与顶板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非煤矿山典型灾害预测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危险化学品事故监控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职业危害预防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等4个项目共设置23个课题,承担和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包括50多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和科技企业,研究经费达1.6亿元,其中国拨经费9575万元。
2006年,“安全生产劳动防护公益与行业共性技术转化平台建设”项目启动。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作为牵头部门,环保总局、农业部作为参加部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承担的“公益技术与行业共性技术转化平台建设”项目(总经费3900万元)被批准为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之一,并正式启动,实施周期3年。其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管理、中国安科院承担的“安全生产劳动防护公益与行业共性技术转发平台建设”子项目(经费1390万元)将通过整合我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劳动防护相关技术开发、中间试验、产品测试等方面和基础条件资源,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公益与行业共性技术转化平台,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劳动防护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保障能力。
2006年,进行安全生产优秀成果奖励与推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了第三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和优秀推广项目评审工作。12月25日,根据评审结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决定授予“煤炭自然发火早期预报与防治技术研究”等10项成果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授予“基于风险评价的石化装置与城市燃气储配系统承压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46项成果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授予“北京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优化分布和监控方案研究”等99项成果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授予“兖州矿区开采沉陷控制与治理技术”等143项成果为安全生产科技优秀推广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向获奖成果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员分别颁发奖励证书、奖牌和奖金,以资鼓励。
2006年,针对国家已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煤矿20种设备、工艺,完成了《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的研究和发布工作。结合检测检验、安全标志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技术规范性文件。加强检测检验机构资质管理。2006年审查批准了30个检测检验机构资质,其中甲级9个,乙级21个。组织完成了对14个检测检验机构增加检测检验项目的评审工作;对2006年以前取得资质的70余个机构不定期专项监督检查,对其中24个检测检验机构进行了重点的定期监督评审。
规范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注册成为独立法人,启动了金属和非金属矿山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工作。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工作全面实施,通过审查已批准取得安全标志的企业有563个,其中有69个是新申请的企业。开展了安全评价机构甲级资质审核、批准工作。提高安全评价人员素质,加强安全评价人员资格管理,做好安全评价人员资格登记工作。加强对安全生产中介活动的监督管理。
-
- 除夕的礼仪风俗:除夕怎么过
- 春节,是我国民间传统中历史最悠久、影响面最大,庆贺最隆重、规模最盛大、包含的礼仪风俗最多、前后经历的时间也最长的一个节日。除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詹天佑买马车
- 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他先后指挥了塘沽、天津间的铁路铺轨工程,完成了滦河大桥工程和著名的京张铁路工程。詹天佑一心想
-
- 杀神白起是白乙丙的后代吗
- 今人多以为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大将、杀神白起是秦穆公时期白乙丙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