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丁尺八》

【作品简介】:

江洪著。1万字。载《传奇文学选刊》1985年1期。

【故事梗概】:

奉游击队特委之命回乡“隐居”的陈三帖一直在等候组织的重新安排。一天清晨,陈三帖刚打开大门,从门外闪进一人,此人自称是丁尺八,陈三帖试探几招,见来人果然身手不凡,又带有一支周身通红锃亮的烟筒,陈三帖便信以为真。丁尺八告诉陈三帖,目前红军游击队急需陈前去帮助,陈三帖二话没说,便与丁尺八一起出了门。

来人并不是丁尺八,他是白子团长丘焕章新近提拔的贴身保镖,此人名叫曾铁头,原也是游击队战士,在一次与丁尺八执行任务的途中,抢走了丁尺八的烟筒,携巨款叛变了革命。前些时,丘焕章带兵进山“清剿”,中了游击队的埋伏,受了重伤,曾铁头为邀功请赏,假扮丁尺八,终于把医术高明的陈三帖骗进白狗子团。

陈三帖医术高明,用药不过三帖,即可手到病除,而且武艺也很强,不是武林强手,很少人能经受住他的出手三招。但他为人孤傲、难以接近。昔日曾被他救过性命的一北伐军将领,现坐镇赣州,成了党国要人,几次拉拢他都被拒绝。陈三帖内心倾向于红军游击队。

陈三帖被丘焕章软禁起来,曾铁头奉命对陈加以看守。不几天的一个夜晚,丁尺八奉游击队之命前来解救陈三帖,同时,也对叛徒曾铁头处以死刑。真假丁尺八相遇了,曾铁头到底不是丁尺八的对手,几个回合,只听曾铁头一声惨叫,命归西天,游击队也在当晚一举攻破了丘焕章的白狗子团,当近处的敌人闻风赶来救援时,三十多名游击队员已扛着战利品胜利返回营地。

【鉴赏】:

这篇小说极为简短,但叙述有声有色,语言干净利索,人物形象也较为鲜明生动,不失为一篇独具特色的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免不了精彩动人的武打场面描写。这篇小说中的武打动作的描写极为简洁生动,试看这一段描写:

“后面一声答应,立刻看见门锁微动。门开处,一位十七、八岁的窈窕少女走了进来。也许是一时大意吧,只见她足下一绊,一撒手,茶杯、托盘竟连在一起齐整整地直朝二人飞来。说时迟,那时快,丁震山双手齐出,左手指稳稳钳住一杯热茶,右手才一触及托盘却又猛地脱空——原来,几乎是同时,陈三帖也已钳去另一杯茶,托盘则被姑娘自己轻跃上前一把夺了回去。她象是无意一般随手将盘朝地一照——盘内滴水未沾。”

又如:

“趁着那人举手合目转首避光的功夫,陈妻轻轻喊了一声‘看打’,一撒手先打出两枚铁弹,紧接着便‘蹭、蹭’两声,母女同时上前,直取那人的中路和上路。说也奇怪,分明见那人‘哎呀’一声中了铁弹,而且母亲使的是黑掏心,女儿使的是‘双锤贯耳’,论道理即使有通天本领的人也只能从下路化解脱身,那人却硬碰硬地使了个童子拜观音,合掌沾肩含胸,不但用双手分开了四拳,身体也趁势猛地一下拔地而起,‘啪’的一声,桂蓉揿亮搁在桌上的手电被打灭,矮子倏然不知去向”。

这些描写紧张生动,寥寥数语,写出了情彩传神的武打场面。中国武术是世界一宝,凝聚看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它千变万化,奇妙无穷,但要在简洁的文字中,把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幕幕武打场面描写出来,有条不紊,作者必得有一套过硬的语言功夫不可。

一般来说,武侠小说具有较强的传奇色彩,不无夸张渲染之处,讲究传神写意。旧武侠小说多写民间英雄为民除害,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不惧强暴,也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这些具有人民性的武使小说自然深爱人民群众的喜爱。

传统武侠小说如何革新?这是个大课题,这篇小说有一定探索意义。小说的背景不再是清代、明代,乃至更古,而是现代中国社会,交锋的双方是红军游击队和白狗子团,红军游击队的战士们不仅继承了古代武侠为民除害的侠义精神,而且发扬光大,以拯救普天下穷苦大众为己任,这已经不是具有自发反抗性的武侠好汉,而是觉醒了的,又有严密组织的游击队战士,从而使旧武侠小说的思想意义相形见绌,具有了新的时代色彩。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董卓的家庭
董卓的家庭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