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女侠》
吴傲君著。16章,11万7千字。黄河文艺出版社1985年8月版。
【故事梗概】:
清末,曾参加过太平军的柳河东带着女儿一枝,隐居在巴陵县城,以祖传的雕像刻字手艺为生。因他手艺精湛,所以被来此地经商的一位杨掌柜请去照原样仿着张照书法,将《岳阳楼记》刻在十二块紫檀木上。不想,完工之后,柳河东却无辜蒙冤,被县太爷判为杀人罪,押入了死囚牢。女儿一枝,在父亲曾救过的梁上飞的帮助下,与柳河东的旧友周苍龙一起,劫牢救人,反出了巴陵县城,应邀逃到了杨掌柜的商船之上。谁知,杨掌柜却欲致他们于死地。原来,他是和县太爷勾结一气,企图以假换真,把张照所书真《岳阳楼记》卖与洋人,而用柳河东所刻来瞒人耳目。所以,他们要杀人灭口。柳河东、周苍龙闻听此言,怒上心头。他们都曾是太平军,为护国宝,他们大打出手,结果了县太爷、烧死了杨掌柜,把藏在舱内的真迹抢了回来。
逃走途中,柳一枝战败临湘七龙,救出了秀才吴敏树。吴敏树文才过人,胆气亦过人,闻听柳河东父女护宝之事,心中钦佩,便不顾危险,替父女二人隐瞒了钦犯身份,又在好友方尤厚的帮助下,带柳河东一行隐居在自己家,将张照真迹改头换面,挂在厅堂。同时,他发愤苦读,想取功名,放巴陵县令,好使真相白于天下。他的行为感动了柳一枝,二人遂结连理。
目不识丁的童化依仗州官后台,当上巴陵县令。童化目不识丁,可识得黄金,洋神甫艾诺斯一番引导,他就立志要找回张照真迹。于是前任县令的牢头又得重用,他们挑起争斗,害死柳河东,搜了吴家大院,结果还是一无所得。吴母和方尤厚藏了真迹,又让一枝逃走。一枝路遇大难不死的梁上飞和余六,三人订下以毒攻毒的妙计,终于在钦差大臣到达岳阳楼之际,将真相大白于天下。了却了恩恩怨怨,巴陵女侠柳一枝浪迹天涯。
【鉴赏】: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巴陵胜景,誉满天下,那宋范仲淹撰写,清张照书的《岳阳楼记》,更令人击案叫绝,然而那烟波浩渺之处,苇林掩映之间,又有多少惊险离奇的故事,使人啧舌之余,颇为警醒呢。
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向是外寇觊觎的对象,他们不仅仅对这大片的沃土垂涎,对那些遍布大地、流失民间的千百代的文物瑰宝,更是向往已久,不惜代价地索求。有些洋人慕名而来,乔装改扮,名义上以传教为名,实际上为搜罗文物而来,多方探寻,不择手段。象本篇故事中的洋和尚——实际上就是传教士艾诺斯,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这个洋盗贼看中的可不是什么一般的宝物,他看中的正是高挂在岳阳楼之上的,宋代文豪范仲淹撰写、清代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刻在十二块紫檀木之上的金匾《岳阳楼记》。这日日高挂的金匾,受过多少人的赞誉,经过多少代的风雨,似乎与岳阳楼、与巴陵胜境已溶为一体,若想将它盗走,则无法掩人耳目;若要花钱买它,则此宝无价,那么这位洋和尚艾诺斯岂不是束手无策了吗?非也,洋和尚深知自己不是这个古老民族的对手,只有求助于同样的中国人才行。中国既有能创造出这样举世无双之宝的人,也必定有能想出计策盗走此宝的人,他这一着是走对了路,而且下一步似乎也走对了:他找的可不是什么江洋大盗,也不是当世神偷,他居然找的是巴陵县令!熟读诗书,自幼习孔孟之礼,又兼有一身中华武功的堂堂巴陵县令竟然千两白银就答应了出卖国宝,于是他开始运用自己的文韬武略,为洋人卖命。他的计谋出的好:先由心腹假扮出身诗书之家的巨贾,在巴陵县、岳阳楼流连数月,再由他出面访一位刻工出名的雕刻师傅,谎称为《岳阳楼记》所倾倒,出重金仿制同样的一副,也是紫檀木金字匾,愿运回家乡终日相守。之后,再由县太爷本人除掉这位刻工,乘在月黑风高之夜,换柱偷梁,将真迹卖给洋人,以假货面对愚氓。此计甚妙。以此等韬略对付愚昧的百姓,似乎富富有余了,然而没想到,计划一开始实行就遇到了麻烦,那个由县太爷亲自蒙面刺杀的刻工,竟然能够不死,无奈以冤狱陷害之,竟又被他逃脱,最终发现了偷梁换柱的阴谋,谁知这乡野小民竟然不为千两黄金所动,硬要夺回真迹。结果县太爷和那个假巨贾均死在他手,真迹也被他运走了。这下子可气坏了洋和尚,死个县太爷对他无所谓,可是丢了宝贝上哪去找回来?
没关系。死了县令,还有州官,郑同和他心爱的小舅子一样会出谋划策,但是布衣百姓也有清醒的时候,乡间秀才、茶庄老板、老刻匠和他的女儿、甚至渔民、小贩、流浪汉,组成了一个反阴谋同盟,为了保护真迹,他们也开始运用中国人特有的聪明头脑,想出了条条锦囊妙计。至此,一方是洋人、官府,有钱有权;一方是小民,无财无势,展开了殊死的较量。当然,较量的目的是在于那副张照真迹能否重见天日。
当然,最终的结局是正义的一方胜利,国宝重新回到岳阳楼,恶人受到惩罚。这场矛盾,本来是由洋人艾诺斯挑起的外国强盗与中国人的矛盾,到最后竟然变成了中国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那个洋人竟变得次要了,只会在中国人的计策面前说“好”,似乎只有中国人才斗得过中国人,只有中国人头脑这么复杂。既要坏事做绝,又要瞒人耳目。什么偷梁换柱啦、改头换面啦、坐山观虎斗啦、坐收渔利啦、嫁祸于人啦、杀人灭口啦,层出不穷,不亚于一部计谋大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可是洋人就愚笨得多了。这一次传教士失了手,他可以回国去搬兵,洋枪洋炮一轰,连你偌大个圆明园都可以搬一个净光,何等简单有效的事情!头脑简单的洋人是算计不过这个聪明了几千年的民族,然而这个机智好斗的民族却如何挽救自己面临没落的命运?当然这是后话。《岳阳楼记》终于在故事结束时那个从天而降的清官的帮助下重见了天日,不管怎么说这是中国人的胜利,虽然主要战胜的还是自己,可是如果中国人都能象战胜敌对势力那样去战胜本身的弱点,那么头脑简单的洋人又算的了什么呢?
-
- 历史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兄弟?
- 唐太宗的老爸唐高祖李渊偏爱长子李建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未来的接班人。李世民是老二,上有兄,下有弟,正好处在一个姥姥不
-
- 唐代大诗人王勃蜀中九日 他表达了什么思想
- 《蜀中九日》是唐代大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七绝唐诗。相传这首诗创作于咸亨元年重阳节上,王勃参加送别友人的宴会,并登高回望故乡之时
-
- “人屠”之称的白起到底杀了多少人? 白起将军个人简介
-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后为相国范雎所妒忌,于五十八年十二月被逼自杀。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