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
陕西从西周时期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周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族始祖名弃,“好耕农”,“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帝舜……封弃于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弃传了三代,到公刘做部落首领时,率族众迁到邠(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以后经过九代,即古公亶父(约公元前12世纪)作首领时,周人渡过漆水,翻过梁山,来到渭河北岸岐山南麓一块美丽富饶的黄土平原定居,并用自己的族名命名这块土地叫“周原”(今陕西扶风县同岐山县交界处)。古公亶父在这里指挥族人开垦土地,挖渠排水,种植庄稼,发展农业;营建庙堂、宫殿、住宅,修筑城墙,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并多次打退前来骚扰的戎、狄部落。正式定国号为“周”,表明周人跨进了阶级社会——早期奴隶制。
古公亶父传季历,季历传姬昌(周文王),这段时间周国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全部占有了关中平原。公元前1136年左右,周文王把国都从周原迁到了沣(今陕西长安县马王村一带)。周文王死后,其子姬发(周武王)继立,于公元前1133年又迁都于镐(今长安县斗门镇一带)。武王以岳父姜太公为师,弟周公旦为辅,继续向东发展。约在公元前1027年(武王十年),经过牧野之战,周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
西周是在陕西境内建都的第一个全国性王朝。“陕”这个地名,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周初分封,周公和召公的封邑以陕(今河南省陕县西南)为界,陕以东周公治之,陕以西召公治之。后人因此称陕以西地区为“陕西”。西周时期,陕西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具有了较大改进,出现了适宜于快耕和扒地除草的和镈,休耕轮作制度逐渐推广,开始使用绿肥和堆肥,并已有了完整的沟渠灌溉系统。《诗经》里描绘了当时的农田作业情况:许多人在土地上耦耕,结果获得了大丰收。谷子象梳篦一样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有城墙那么高。在手工业方面,当时有冶铸、陶瓷制造、玉石和骨角制作、制革、纺织等。青铜器的制作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不仅凝重典雅大方,同类型器物有了成组配套产品。而且铭文字数增多,最多发现有近5000字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艺术珍品。
西周从周昭王之后,逐渐走了下坡路。特别是周幽王执政后,荒淫无道,国势急遽衰微。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被幽王所废的太子宜臼的外祖父)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次年,周平王将京城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李牧之死
-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
- 詹天佑球艺了得,还是游泳健将
- 我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是闻名世界的铁道专家。他还是一位在大风大雨里畅游的游泳健将。詹天佑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珠江三角
-
- 雍正杀子之谜
- 雍正到底有没有杀自己儿子,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一探究竟。雍正帝与三阿哥弘时的关系,反映出在公开实施秘密建储初期,清帝家庭因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