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
民间安葬遗体的一种方法,也是我国古今最普遍的葬法。华夏民族在汉代以前,葬法较统一,主要是土葬。古代匈奴、突厥、回纥和苗族等都以土葬为主要葬法。方法是用棺木或其它葬具盛尸,挖掘墓穴,深埋土中。古代往往“墓而不坟”,即只入墓穴,不留坟丘,后来则以土丘为标志,有的还设置墓门,树立碑牌。土葬的墓穴形制多样,最常见的是长方土坑,也有“亞”形状的。有钱人的墓穴的腰坑内放殉葬者和陪葬品,甚至还在地下筑室,再将棺木放置其中;古帝王的墓葬则不啻为地下宫殿。传统的土葬除一次葬外,也应用于二次复葬,如苗族人一次土葬后,等棺木腐朽后再备新棺,装骨复葬。土葬的方式,是和古代人的关于阴间、地府、地狱的信仰是一致的。在古代土坑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一些“遣策”,专门用来向地下阴府报告死者和随葬品的基本情况。同时,土葬也反映了人们入土为安的意识。传统中国以农立国,人民以农民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这种生活方式与土地密切相关的情形,造就了人们对土地的依恋,于是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土地,也被认为是死后的最佳去处,土葬也就被视作最佳葬法。但是,土葬之法占用、毁坏耕地、林土,是一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葬法,不应予以提倡。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科学家詹天佑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
- 詹天佑是中国铁路史上杰出的铁路工程专家。他作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画像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