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即培养小学生对历史学习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认知的前提。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前者是指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兴趣,后者则是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引起的,二者都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首先要用种种方法引起学生对历史的直接兴趣。具体要求和做法是:①小学历史教材做到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有可读性,使小学生爱读。②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辅以表情,寓论于史地故事化地进行教学。其次,引发学生对历史的间接兴趣,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向学生分析说明历史学科在整个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阐明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习历史的必要性。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对历史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历史的间接兴趣,才能使之具有持久性和方向性。再者,应当注意培养学生持久而稳定的兴趣,通过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和质量,使学生实现短暂性兴趣向稳定性兴趣的转化。进而发展到对历史学习的爱好。小学历史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忌单纯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故事化,甚至为求趣味而庸俗化的作法。在历史课外活动中“奖优”和“竞赛”等也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必须运用恰当,避免流弊。③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恰当地使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模型、图画、电化教具等),增强讲课的形象性、生动性,再现历史形象。④开辟第二课堂,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运用乡土教材,使学生获得对历史的形象、具体认识,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骆宾王:少年咏鹅才,下落竟成谜
骆宾王:少年咏鹅才,下落竟成谜
金庸喜欢将历史或现代人物写入笔下,除了成吉思汗、乾隆皇帝、吴三桂这些名见史传之人,据说还有他的梦中情人、著名影星夏梦,甚至有诗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