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李时珍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5-31 16:24:2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李时珍简介

位于蕲州的李时珍半身像

位于蕲州的李时珍半身像

李时珍(明武宗正德13年-明神宗万历21年,即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蕲州亦卒于蕲州。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

李时珍家世

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也是当地名医。

由于家庭的熏陶,李时珍从小就喜爱医药。由于当时从医者的社会地位不高,所以身为医生的父亲李言闻只希望他读书应考以光宗耀祖,并不鼓励他习医。

李时珍生平

李时珍生于1518年7月13日(明武宗正德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儒略历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逝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14岁的时候不负父望顺利的成为秀才,但是之后3次参加乡试欲成举人,都难以遂愿,兼之他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一直有增无减,并想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至此弃儒从医专心研究医药。

李时珍识草药

30岁时成为当地名医,38岁时,武昌的楚王听说后聘他为去任王府“奉祠正”,奉祠正,掌管良医所事务。

1556年,经举荐补太医院之阙,李时珍在京师金陵供职了一年后,因不满庸医们把太医院弄得乌烟瘴气而辞官。

1557年,辞官回家后,他在雨湖北岸构筑新居,题名“红花园”,并在此行医。此后一直研究医药,历经30余年时间,终于著成了《本草纲目》,后来又花了12年修订三次。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李时珍离世,葬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东南2公里的雨湖之滨。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起因

在他行医救人时,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李时珍多次上书朝廷要求重整医书的资料,可惜并无回应,于是他便利用在良医所和太医院阅读的大量医籍和坚实的文史基础,亲自对中国历代有关药物学的著作进行了整理。

过程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

于是李时珍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除了不辞劳苦到各地采药及以自身试药,他还遍访名医宿儒,并到处访问渔夫、农夫等平民以搜集民间验方。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

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

后人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仙麓之华”的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刊行

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死了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刊行。

  • 李时珍送礼

    李时珍送礼

    明朝名医李时珍,医德高尚,在民间流传着关于他的许多动人故事。这天,李时珍来到了湖口县,当地百姓听说后,纷纷上门找他看病。湖口县官令衙役抬着八抬大轿,请李时珍为他的太太看病。[阅读]

  • 李时珍装贼

    李时珍装贼

    明朝时,文泉城有个在山西太原做生意的商人,年底准备回家过年。他把银子装进口袋,背上一把雨伞,就匆匆上路了。李时珍这天他走到中条山脚下,感到有些头昏。正巧这时,他看见山坡上有[阅读]

  • 李时珍药渣倒路口

    李时珍药渣倒路口

    吃中药的病人有个习惯,总要把煎过的中药药渣倒在三岔路口,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很早以前有个名医叫李时珍,他一心为民治病,亲自上山采草药,尝百味,又跋山涉水,走东家,串西家,上门[阅读]

  • 李时珍和黄精的故事

    李时珍和黄精的故事

    明代万历年间,李时珍带着徒弟庞宪,来到江西临川采药。他们一爬上山,庞宪见到满山都长着药材,特别是黄精,长得枝肥叶茂,茎块硕大可爱,直乐得合不拢嘴。正当他忙着采药时,突然一惊,对李[阅读]

  • 李时珍与蕲蛇的故事

    李时珍与蕲蛇的故事

    相传明代嘉靖年间,长沙有个年逾半百的刘姓富豪,膝下只有一女,名叫玉姣,刘视其为掌上明珠。玉姣自幼聪颖,能诗会文,而且姿容姣美,故求亲者络绎不绝。可玉姣偏都不中意。刘父心中纳闷[阅读]

李时珍的书籍著作

  •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介绍《本草纲目》本草类著作。明李时珍(1518-1593)撰。五十二卷。约一百九十万字。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父李言闻曾为太医院吏目,时珍承继家学[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