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侯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07 16:35:4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晋文侯简介
晋文侯
晋文侯,名仇。穆侯子。前785年,穆侯死,弟殇叔自立为君,他出奔。越四年,率其徒党袭杀殇叔,取得政权。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早期的晋国君主,第十一任统治者。晋文侯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他辅佐周平王东迁,诛杀周携王,为东周初年的局势稳定作出很大贡献,因此深得周平王的倚重。
晋文侯本来是晋穆侯的太子,但其叔殇叔在穆侯死后自立,晋文侯被迫出走。四年后以武力手段推翻殇叔而登位。
文侯元年,周幽王死。平王宜臼和携王余臣各自称王,周二王并立。
《清华简·系年》记载:“(周携王)立二十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1]同一事,《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二十一年,晋文侯杀携王。”周室归一。
晋文侯拥立周平王,《清华简·系年》记载:“周亡王九年,邦君、者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1]因此《国语·郑语》评价“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国语·周语》记载富辰谏周襄王的话:“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又《春秋左氏传·隐公六年》:“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对晋文侯协助东迁的功德予以褒扬。
对晋文侯如此大功,“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尚书·文侯之命》)《文侯之命》即是周平王褒奖晋文侯时所作。
《春秋左氏传·宣公十二年》晋人士会提到了平王对晋文侯的命令:“昔平王命我先君文侯曰,与郑夹辅周室,毋废王命。”《国语·晋语》记载:“郑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同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
晋文侯在汾水流域等地扩张晋国疆土,并得到周平王的承认。《清华简·系年》记载:“晋人焉始启于京师。”《今本竹书纪年》:“(平王)赐秦、晋以邠、岐之地。”邠地就是晋文侯并吞的。
文侯在位共35年,于前746年去世。
晋文侯的夫人为“晋姜”,晋姜作晋姜鼎或称韩城鼎,晋姜鼎为宋代《考古图》所著录,《殷周金文集成》编号为“五·二八二六”。其铭文叙述了晋姜辅助晋文侯的事迹。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当时姜氏怀有身孕,晋穆侯接到周宣王的命令让[阅读]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名字)强行继位,就是晋殇候。四年之后,姬仇潜回[阅读]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了一番议论:[阅读]
-
- 回族的别称是什么 回族叫回回民族的原因
-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万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
-
- 范雎劝说秦昭王废宣太后
- 范雎做了秦国的客卿。几年以后,他与昭王的关系日益亲密。
-
- 朱熹教子:儿要别人教
- 南宋著名的学者朱熹,有一天把儿子朱在叫到面前,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地说:“你现在已经长大了,老待在家中是不行的,你应该离开我到外地访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