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王浑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02 16:26:3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本    名:王浑

别    称:京陵元公 

字    号:字玄冲

所处时代:三国西晋

民族族群:汉人

  王浑(223—297年),字玄冲,西晋太原晋阳(今太原市)人。晋初名将,系出望族名门太原王氏之家,高官名士,代不乏人。其祖王泽为东汉代郡太守,从伯王机为曹魏东郡太守,父王昶官累至曹魏“三公”之一司空,从兄王沈为魏晋史学大家。王浑一侯成人,即承袭父京陵侯之爵,与从兄王沈同受聘于大将军曹爽麾下为掾。是时之曹魏政权,司懿父子操持实权,皇族曹爽以大将军之尊,网罗人材,与人抗衡。及至嘉平元年(249年),曹爽终于失势,授司马氏以柄,被戮灭门。王浑大受牵涉,落职丢官。后来虽再被录用,仅为小小怀县县令(今河南沁阳县),无大起色。直到咸熙末(265年),年愈四十有三的王浑,才任到越骑校尉之职,与名声显赫的家族极不相称。

  咸熙二年冬月,势倾朝野,名为晋王、大丞相,实控曹魏予夺大权的司马昭甍逝。其子司马炎迫不及待,逼迫傀儡皇帝曹奂禅让”,重演了当年曹丕逼宫汉献帝“让贤”的一幕。初临帝位的司马炎,更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大大升擢了一批官员。王浑便在这次宫廷政变中,由八校尉之一的越骑校尉,升任徐州刺史。泰始九年(273年),又迁任豫州刺史,时年正值50岁整。

  这年7月,王浑初到豫州任上不久,东吴得知晋豫州刺史更换,新任者王浑初来乍到,对边情尚不熟悉,是北上伐晋的大好时机。遂命将军薛莹、鲁淑,率精兵数万,分别攻打晋国东陲边城弋阳(今河南黄川西)、新息(今河南息县)。并将进攻时间选在豫州晋兵轮防休息,仅有一族之众在岗,难以防范之隙。殊不知韬略在胸,早盼大显身手的王浑,将计就计,置弋阳、新息之危于不顾,亲率这一旅之军,独辟蹊径,偷渡淮水,涉险深入,出其不意,使吴国兵将措不及防,不战而降。王浑此战,兵不刃血,初名天下,有谓“一鸣惊人”。遂被擢升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坐镇寿春(今安徽寿县)。

  咸宁三年(277年),吴军陈兵皖城(今安徽潜山县),威慑寿春,不时骚扰晋边。王浑委派扬州刺史应绰,督统淮南晋军兵伐皖城。由于知人善任,力半功倍,皖城不日即破,吴军溃败不成军。是役,焚毁吴军粮食180万斛,稻苗4000余顷,船楫600余艘,斩首5000余级。自此,吴军闻王浑名则胆寒。王浑亦自感灭吴时机将近,悉心于观察吴境地形,掌握吴军防驻,陈精兵于东疆,探寻灭吴之势。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颁诏,分兵两路伐吴,举兵20万众于晋吴边界。陆路由王浑、司马胄统帅,同时发兵攻伐吴国诸、涂中、武昌、夏口、江陵。水路由王濬、唐彬率领沿江东下。三军由王浑节制,一切都在紧锣密鼓中战备,只待来春决战。

  灭吴之战拉开帷幕。王浑亲率大军攻伐战略要地当阳(今江西九江市),晋将陈慎、张乔,大败吴军守将孔忠,俘虏战将周兴等5员。吴军失地丢失,望风而降。为挽败局,吴相张悌、大将军孙震亲率主力精兵3万,在版桥布军与王浑决战。王浑审时度势,确认此为吴军最后生力,乃命骁将孙畴、周浚,率精兵迎头痛击,斩杀其统帅宰相张悌、大将军孙震,俘毙7800人,震慑吴人,无敢再战者。晋军却乘胜涌进,直指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吴末帝孙皓眼见大势已去,遂派司徒何植等向王浑送上降书顺表,且等晋军受降。此时王濬水军已破武昌,将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秣陵关)。

  勇猛的王浑  王浑率大军屯兵江岸,接受吴国降书后,以为大事已毕,等待朝廷之命,再行定夺。别驾何恽劝他迅速渡江,陈兵建业,生擒孙皓。王浑却不以为然,只遣使去王濬水军,要其停船上岸论事,因为王濬应受他节度。哪知王濬对王浑信使说:“风顺船快,不能停泊”。指挥船队径造三山,直入石头城,接受孙皓投降。对王濬此举,王浑极为不满,以为其不听节度在先,入城受降抢功在后,遂欲领兵攻打王濬。王濬参军何攀亦觉吴军主力均为陆路歼灭,王浑陈兵吴都待朝廷诏命在先,水路不听调度,径入已降之城受降,已授人以柄,力劝王濬送降国之君孙皓于王浑帐下。王濬也觉自己已接收吴君之降,遂依参军意行。对此,王浑仍怒气未平,频频上奏,历数王濬妄行,向晋武帝讨要公道。武帝遂遣廷尉议郎刘颂审校此事,刘颂以“王浑为上功,王濬为中功”(见《晋书·刘颂传》)企意调和。怎奈武帝认为刘颂持法不正,颁诏表彰王浑:“督率所统,遂逼秣陵,令贼孙皓救死自卫,不得分兵上赴,以成西军(水路)之功;又摧大敌,获张悌,使皓途穷势尽,而缚乞降。遂平定秣陵,功勋茂著,其增封八千户,晋爵为公,封子澄为亭侯,弟湛为关内侯,赐绢八千匹。”(见《晋书·王浑传》)。于是,王浑以灭吴之功,擢为东征大将军,复镇寿春,为司马氏政权统管新占领区。此间,王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广泛收罗人心,江东士人无不赞叹。他亦于此后尽心竭力,深得武帝、惠帝两代依重,官累至“三公”之司徒,“所历之职,前后著称”。

  王浑死于西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终年75岁,谥元。


  • 骆统

    骆统

    中文名:骆统 别 名:骆公绪 国 籍:孙吴 民 族:汉族 出生地:会稽乌伤(今浙江义乌) 出生日期:公元193年(东汉初平四年) 逝世日期:公元228年(孙吴黄武七年) 职 业:[阅读]

  • 潘璋

    潘璋

      中文名:潘璋  别 名:文珪  国 籍:孙吴  民 族:汉族  出生地: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  逝世日期:公元234年  职 业:将领  主要成就:率部生擒关  官 位:右将军  [阅读]

  • 董袭

    董袭

      中文名 :董袭  别 名: 董元代、董元世  国 籍 :东汉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会稽馀姚  逝世日期 :公元213年  职 业: 将领  主要成就: 讨平彭虎,斩杀黄祖  官 职[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历史上青楼名妓李师师真的被金兵俘虏了吗?
历史上青楼名妓李师师真的被金兵俘虏了吗?
李师师是汴京名妓,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说《水浒传》中有一首诗是描写李师师的,那这首诗所描写的内容关于李师师什么方面的资料
王安石寻求生花笔
王安石寻求生花笔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少有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董卓生平
董卓生平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